根據交強險的最新數據,2024年上半年,整個重卡市場的保險登記量達到了21.2萬輛。其中,新能源重卡的注冊量為26043輛,同比激增了158%。在全球能源版圖重構與環保法規織就的嚴密網絡下,綠電重卡作為新能源運輸綠色革命的先驅者,正逐步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需求和用戶偏好主導的自然增長模式,向“新”而行,奔向“零碳未來”。
加速新能源重卡替代,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堅定支持。為實現“雙碳”目標,國家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強力推動燃油重卡這一“污染大戶”的新能源化進程。前不久,交通運輸部和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實施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的通知》,不僅細化了報廢更新及購置新能源或國六標準貨車的補貼政策,還以購買新能源重卡最高可達14萬元的“以舊換新”補貼吸睛,刺激了新能源重卡市場的快速增長。
滿足綠電重卡的安全性和運營效率,吸引更多綠電重卡的上路,更需要地方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2023年,宜昌市出臺了《宜昌市電化長江實施方案》,針對區域性礦產資源運輸需求,提出打造“長江綠色礦運廊道”,推動礦運車船電動化。各地各企業紛紛亮出實召招,保證方案落地。夷陵區建設磷礦重卡換電運輸專用路,道路沿線將設置6個重卡換電中心、2個服務區以及2個維修中心,保障新能源重卡的續航充電。國網宜昌供電公司與宜化集團安卅物流合作新建重卡充電站,為新能源重卡提供充電服務,實現了補能、運輸全鏈條綠色低碳轉型。
綠電重卡的發展,不僅是能源轉型與環保法規的必然產物,更是物流產業鏈重構,地方經濟綠色轉型的重要推手,從這一點來說,車企的迭代升級也至關重要。相比于燃油重卡,新能源重卡在駕駛體驗、科技感上優勢更加明顯。一方面,綠電重卡沒有了嗆人的尾氣,減少了噪聲,駕駛員的舒適感更強,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疲憊程度更有利于安全駕駛。另一方面,通過智能化與新能源技術的不斷融合提升,更容易實現自動駕駛,解決物流運輸行業貨車司機從業人員減少、人工成本高等現實問題,為用戶降低運營能耗降本增效。
“雙碳”浪潮下,國家大力支持、地方全力保障,車企努力優化,將讓綠電重卡成為馳騁在現代運輸戰線上的良駒,更好地賦能交通運輸行業綠色轉型發展。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周桂菊(湖北宜昌)
責編:丁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