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也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進一步闡明高技能人才對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各地紛紛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有力促進了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精心育才,鋪就人才成長快通道。發展之要,育才為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良好的職業人才培養體系是各行各業發展的底氣,是實現長遠發展的基礎保障,需要長期培養,造就“良工巧匠”。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構建政府、院校、行業、龍頭企業四方聯動體系,深入開展工學一體、校企雙制辦學模式,促進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和培訓資源開放共享。要建立健全企業新型學徒制,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技能大師之家,強化學徒培養與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發展的銜接,分層次分行業分地域帶動技能人才梯次發展。要緊盯市場需求和發展需要,依托重點產業基地、重大項目平臺加強人才實踐,積極舉辦各類賽事活動,為人才搭建“擂臺比武”的平臺,在“比學趕幫超”中,實現人才的創新創業再就業,激發創新活力。
精心用才,搭建人才干事大舞臺。善用人才,用好人才,才能最大限度發揮人才效應,實現人才最大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國工匠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的大國”。要始終牢固樹立“以人才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支持和鼓勵企業不斷創新發展,建設一批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科創中心等科研平臺,搭建好職業人才的“黃金臺”,為人才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機會。例如,武漢市以人才串起“高校—湖北實驗室—專精特新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創新鏈,打造青年科技人才匯聚地、高水平成果孵化主陣地,實現2024年上半年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1283家;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83家;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464.52億元,同比增長45.86%,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要持續為高技能人才撐腰鼓勁,為人才提供晉升和發展的機會,鼓勵青年技術人才參與重大生產決策、重大技術革新和技術攻關項目,推動人才職業發展,實現人盡其用。
精心留才,當好人才發展好助手。“種下梧桐樹,才能留住金鳳凰。”對人才的態度,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溫度,更彰顯城市發展的高度。要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發揮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的作用,完善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強化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制度,按照地區、職業、工種分技能等級發布工資價位信息,為高技能人才確定自己的市場價值提供信息參考。要引導企業建立健全體現技能價值激勵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讓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大力宣傳高技能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貢獻,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當前,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開賽在即,來自武漢的2名“00后”選手曹博、賈晶在今年國家集訓隊考核中以第一名的好成績,代表中國向世賽金牌發起沖刺。我們期待湖北健兒能在世界技能舞臺上不懼困難、超越自我、取得好成績,為國爭光,也樂見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追求卓越,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為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人才動能。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晏昊(武漢市江漢區委組織部)
責編:丁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