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護士江小平跪地救人的事跡受到網民熱議,引發廣泛關注,她憑借著臨床急救經驗,救助了一名倒地抽搐的中年男子,待男子情況穩定、救護車到達后,江小平默默離開。2024年8月19日是第七個“中國醫師節”,主題是“崇尚人文精神,彰顯醫者仁心”。江小平護士的見義勇為行為生動的彰顯了醫者仁心。
醫護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護者,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我們最常見到的是他們奔忙救治患者的場景,很多時候,他們忙得不能按時喝水吃飯,加班也是常態。然而,通過權威媒體的報道,我們也看到有不少醫護被打被罵,寒了醫護工作者的心。醫患本是一體,共同的敵人是疾病。因此,凡事依照法律,讓正常工作的醫護人員“有人撐腰”,讓遭受損失的群眾“有地說理”,是建設和諧醫患關系的題中之義。
醫學發展日新月異,醫生和病患之間橫亙著專業壁壘、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在現代醫學體系下,病人很容易被“知識權力”操控,對醫護的期望很高,“你們只要用心治,有什么病是治不好的”“治不好你拿命賠”,往往在無知中產生盲目的偏執,導致無謂的醫療糾紛。此外,少部分醫護受利益的驅使,存在醫德醫風欠佳的問題,給病人進行過度檢查、治療,收受“紅包”、回扣,增加了病人的經濟負擔,使得醫患之間互相不信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在此背景下,健全衛生健康法律體系,是促進醫患關系和諧的必由之路,同時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也需要從各個方面著力,堅持多管齊下。
提高醫護人員的人文素養和患者的醫療素養,建立順暢的醫患溝通機制。醫護人員要提高溝通技巧,耐心傾聽患者訴求,積極解答患者的疑問,努力消除患者的疑慮和不安;患者要正確理解醫學的局限性,樹立正確的治療預期,理性對待治療結果。此外,我國侵權責任法專門規定了醫療損害責任,這對作為損害方的患者來說,是公正的體現。遇到事故求助法律、依靠法律,對患者而言也是正確的選擇。
要引導廣大醫務人員弘揚和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崇高職業精神,塑造醫德高尚、醫風嚴謹的行業風范,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健康服務。“要加強對醫務工作者的保護、關心、愛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身心健康,通過多種形式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在全社會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風尚”……聚焦醫務工作者的薪酬待遇、發展空間、執業環境等內容,我國通過建立相關制度,讓人民生命健康守護者的權益有了保障,也讓他們有了更多暖心支撐。
創新醫衛體制機制,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提供制度保障。依法維護醫療秩序,應該與打擊非法行醫,治理醫德不端、過度醫療等現象同時進行。政府要承擔起應有的責任,要加大醫療資金投入,加強醫療資源配置的均衡性,積極推動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提高醫療保障覆蓋面和覆蓋水平,使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生和病人坐在同一條船上,共同目標是抵達安全健康的港灣。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處理新形勢下的各種醫患矛盾,有助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促進社會的和諧、公正和幸福。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李依(鄂州市鄂城區澤林鎮)
責編:王舒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