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李先生在某網購平臺下單1斤裝的雞肉干,收到貨后去掉塑料桶和干燥劑稱重,雞肉干的重量不到400克;北京通州焦女士在同城某水果店直播間購買榴蓮,主播去殼后稱重果肉有2.2斤,焦女士收到貨將榴蓮果肉帶盒稱重,重量卻才剛好過2斤?!叭苯锷賰伞?,缺了的是商品克重,少了的更是商家誠信。
據《2023年消費者權益保護白皮書》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網相關“消費維權”的信息量高達9682.4萬條,基于大量網絡消費引發的網購交易糾紛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網購商家在克重上“做文章”的情況并不少見,由于取證難、維權成本高等問題,消費者維權往往停留在退差價、退貨款等階段,更有甚者得不到任何賠償,只能無奈“認栽”。為保障商品克重,促進商家誠信經營,政府部門、網購平臺、消費者需共同發力,做細網購前的監督措施,做實糾紛時的嚴管手段,堅決打擊缺斤少兩。
整治缺斤少兩,不能缺了監督。消費者網購的商品缺斤少兩,網購平臺不能坐視不管,而應主動作為,監督商家行為。建立相對完善的網購商家準入機制,對商家基本信息的初步篩查,最基本地保障商家擁有合法資質具備進行某種商品銷售的權限和能力,從源頭上減少缺斤少兩商家入駐。市場監管部門要定期對平臺商家的基本信息和商品信息進行抽查、評估和公示,從而實現長效監管,確保商品品質。最后要暢通群眾監督舉報渠道,如完善購物平臺一鍵舉報功能、拓展電話熱線接受投訴的業務范圍等,讓商家習慣在“陽光”下經營。
整治缺斤少兩,不能少了嚴管。網絡商品信息的不對稱,導致消費者購買到缺斤少兩的商品,市場監管部門不能“網開一面”。只有嚴格依法查處“缺斤少兩”,才能更好維護網購市場的正常秩序。信用評級制度是促進公平競爭、提高市場透明度和保護消費者利益的重要監管手段。市場監管部門可在廣泛征求公眾、商家和行業專家的意見后,制定一套操作性強的信用評價標準,發現缺斤少兩的商品后依據信用評價標準減分降級,形成差異化管理,消費者可以根據商家信用評級選購商品,避免“踩雷”。市場監管部門和網購平臺更需敢于作為,接受各個投訴渠道的投訴內容、證據清單,及時查證、后臺處理,一旦查實缺斤少兩立刻下架處理并進行處罰,倒逼商家誠信經營。
平臺把好“監管關”,規范商家行為,“足斤足兩”、誠信合法經營;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嚴厲打擊“缺斤短兩”違法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既加強監督,又嚴格依法處理,確保網購商品“稱準尺足”,推動網購市場可持續發展。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葉天爽(武漢市江漢區)
責編: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