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璐 通訊員 成妍 陳平
8月27日,位于潛江市王場工業園區的永紹科技公司,工作人員對裝載廢水的罐車,進行初檢及分類。
“這批廢液含氟量為17.44萬毫克/升,是國家允許排放標準的8.72萬倍。”永紹科技公司化驗員呂曉佳說,經他們處理后,濃度可降至0.36毫克/升,是國家標準的1/6。
永紹科技是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全省唯一的含氟廢水處理企業,年處理能力達6.5萬噸,業務范圍輻射全國。
然而,永紹科技的發展之路并非坦途。“我們最早是一家化工企業,因含氟廢水無法處理達標,被關停整改。”永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秋幃說,一夜之間,企業站到了生死存亡的關口。
2008年,國家公布《危險廢物名錄》,規范化工行業危廢管理,推進全面綠色轉型。當時,企業作出關鍵抉擇——轉型!走科技環保型發展道路,專攻含氟廢水處置。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離不開產學研的密切合作。”潛江市科技局局長尹征說,企業在市場上摸爬滾打,最懂客戶需求;高校科研團隊在科技前沿潛心耕耘,最了解技術發展新動態;通過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共同解決企業技術難題。
潛江深化校企合作,推動永紹科技與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持續開展產學研合作,最終將含氟廢水濃度降到0.36毫克/升,填補湖北含氟廢水處理空白。而這項“氟化鋁工業含氟廢水的處理、利用及其配制方法”專利技術,也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王秋幃說,之前因省內沒有相應處置能力,湖北企業產出的廢料有機溶劑,必須送到外省處理,還需要花費每噸3000元處置費。現在,送來永紹科技,不僅不收取處置費用,還通過工藝改造將處理的廢料加工成工業原料,再以低于市場的價格賣給下游企業,實現工業危廢品綠色循環利用。
廢水里“淘金”的永紹科技,嘗到了科技創新帶來的紅利。去年,該公司為長江存儲、長飛光纖、武漢新芯、菲利華等處理氫氟酸廢液6.5萬噸。隨著處理量持續增大,今年底,新廠區將全面投產,處理能力達到16.5萬噸。
“永紹科技的產學研融合實踐,讓科創與產業碰撞出新的火花。”尹征表示,潛江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好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實施“揭榜掛帥”“賽馬制”,加快重點項目研發,長飛、鼎龍、晶瑞、達諾爾、中巨芯等一批企業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并實現科技項目落地投產。去年,潛江企業轉化科技成果180余項,完成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38.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