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六大方面、十七條具體意見對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有助于更好推動我國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實施高質量教育的根本力量。當前,我國現有專任教師超過1892萬人,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教育體系,教師數量、規模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教師職業吸引力有所增強,教師隊伍建設卓有成效。但與此同時,一些地區違反師德師風事件仍時有發生,培養層次不高、培訓針對性不強、管理體制機制不夠順暢、待遇保障不夠有力等問題依然存在。為此,《意見》的出臺,旨在推動我國教師隊伍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加快轉變,系統提升我國教師的教書育人能力,全面推進高質量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師德師風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意見》提及,要堅持師德違規“零容忍”、加強師德師風培養、引導教師自律自強。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自覺遵守職業道德、打造師德師范標桿、完善師德素養培訓體系,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堅守精神家園與人格底線,樹立淡泊名利的優良師德師風,不為名利所誘惑,堅持廉潔治學、廉潔從教、廉潔育人。同時,要堅持分類培訓、系統設計、注重實效等原則,完善師德素養培訓體系,將師德師風教育貫穿教育培養、培訓、管理全過程,構建全鏈條師德素養培訓體系,激勵廣大教師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與人格魅力浸潤、感染學生。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提升育人智慧與本領是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應有之義,也是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新形勢下,要聚焦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發展趨勢,支持高校教師開展跨學科學習與研究,加強學科領軍人才隊伍建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支持高水平大學與高等職業院校、企業聯合開展職業教育教師一體化培養培訓,優化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優化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機制,深入實施教育人才“組團式”支援幫扶計劃、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鄉村首席教師崗位計劃等……在教師職前培訓和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全面加強對教師遵循育人規律、更新教育理念、創新育人方式的培訓。幫助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在育人過程中切實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活力,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奮進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要堅持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進一步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不論是加大各級各類教師待遇保障力度、維護教師合法權益,還是厚植尊師重教文化、加大教師榮譽表彰力度,抑或是選樹優秀教師典型、創新開展教師宣傳工作、用心用情講好中國教育家故事……全社會更加重視教育、愛護教師,不斷增強教師的獲得感、成就感、幸福感,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之一,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推動形成優秀人才競相從教、廣大教師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扎實筑牢教育強國事業的發展根基。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教育發展,需要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立足新發展階段,以《意見》的出臺為載體,全面推進高質量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讓更多“大國良師”持續涌現,必將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為我國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李遠文(武漢市武昌區“昌言家”網評團隊)
責編:王舒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