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利華中生態鋁示范產業園鳥瞰。 (湖北日報通訊員 徐美平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丙全 通訊員 周櫟 廖橋
荊州是勞務輸出大市。改革開放以來,數以百萬計的荊州兒女走南闖北、艱苦創業,在各行各業打拼,在多條賽道奔跑,成為荊州最大的人脈資源、最寶貴的發展財富。近年來,荊州大力實施“回歸工程”,積極為荊州籍游子回鄉發展鋪“路子”、架“梯子”、搭“臺子”,努力打造江漢平原回歸創業就業置業首選地。
8月20日,走進監利經濟開發區華中生態鋁示范產業園,只見一棟棟四四方方的鋁材加工廠房整齊排列,各條擠壓生產線機器轟鳴、忙個不停。
監利是著名的“玻鋁之鄉”。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一批批監利人為了謀生背井離鄉,在外從事玻璃和鋁材加工行業。從最初的上門安裝門窗,到開店辦廠,逐漸形成了一支10多萬人的玻鋁勞務大軍。
玻鋁產業在外地熱熱鬧鬧,監利本地卻悄無聲息。2014年以來,監利市、鄉鎮兩級黨委政府不斷向在外的玻鋁老鄉發出回歸邀請,并拿出4000畝地建設華中玻鋁產業園(后更名為華中生態鋁示范產業園)。
2017年,玻鋁行業頭部企業廣西南桂鋁業董事長彭小龍響應號召,回到監利成立南桂集團。彭小龍在行業內頗有影響,他四處游說其他老鄉,結果響應者寥寥。
傳統鋁材企業建廠投入大,除了廠房生產線,還要投巨資建環保處理設施,再加上建設周期長,很容易形成虧損。彭小龍明白,這種大而全的建廠模式必須改變。
在當地環保部門指導下,南桂鋁業投資近10億元建設一流的立式噴涂車間、立式氧化車間、木紋轉印車間,建設污水處理廠等配套處理設施,為園區企業提供統一的表面加工和集中污水處理等服務,大大壓縮了企業建廠成本。
老鄉們終于松了口?!霸谕獠还芏嗪?,始終都是異鄉人?!睆木W市鎮走出的新杉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海波說,家鄉完善的配套設施、優惠的招商政策,讓他堅定了回歸創業的信心。如今,新杉鋁業年產值已突破1億元,員工從30人發展到120人,80%都是本地員工。
2018年新春佳節,監利舉辦玻鋁產業招商推介會,20家玻鋁企業集中簽約,總金額近30億元。東財鋁業總經理廖前康,從陜西榆林回鄉建廠,他說:“項目從簽約到拿地,再到施工等所有環節,一個字形容——順。”
如今,華中生態鋁示范產業園入駐企業達到98家,其中七成企業已經建成投產,帶動3500多人就業,年產值從2020年的18億元增長到60多億元,榮獲“湖北省返鄉創業示范園區”。玻鋁產業已成為監利市發展勢頭最好、集聚度最高、影響力最大、合作氛圍最濃的主導產業。
六年來,監利招商部門聚焦玻鋁產業鏈開展“回歸招商”、以商招商,一批優質上下游企業紛紛落戶產業園區,初步形成了精密模具、鋁棒熔鑄、鋁型材擠壓、表面處理、污水處理、產品加工、包裝以及物流運輸等較為成熟的產業鏈。
鑫兆聯新材料公司投資12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壓鑄鋁項目,每年需采購近20億元的原材料;功鈦合金科技公司每年可將5萬噸頭尾料熔鑄成鋁棒,徹底解決園區企業頭尾料處理成本高、資源利用率低的難題;雄威精密模具公司可為園區企業提供模具設計、維修等全套服務……
今年4月,監利引進鋁型材加工貿易領軍企業——中億豐羅普斯金,攜手城發集團、南桂集團共同打造供應鏈公司,搭建高效供應體系,保障每天至少有300噸鋁棒穩定供應監利鋁產業園,預計全年帶動監利鋁型材產業鏈新增產值超40億元。
“過去,產業園的鋁棒由各加工企業在甘肅、青海、貴州等地獨立采購,周期長、成本高。”彭小龍說,中億豐供應鏈入駐后,通過集采集供,在鋁棒原材料產區穩定發貨,在監利園區設立供應倉,采購平均周期由7天縮短至30分鐘;通過集采議價和期貨交易,鋁棒價格平均每噸降低250元。
通過南桂集團提供信用背書,中億豐公司還可為監利加工企業提供7至15天的賬期服務。賬期滿后,加工企業還可通過“供應鏈+訂單融資”,從金融機構獲得短期融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完善的產業鏈條,為企業帶來真金白銀。今年上半年,南桂集團完成產值13.2億元,同比增長38.9%,預計全年產值增長30%,達到30億元。園區新增5家企業投產,駿捷鋁業、應輝鋁業、松明鋁業等企業業績增速明顯。今年總產值有望達到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