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8月25日發布《做實做細年輕干部教育管理監督》,文中提到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嚴格按照加強年輕干部教育管理監督的要求,做細做實日常監督,督促扣好廉潔從政“第一粒扣子”,幫助年輕干部在嚴管下成長、在磨礪中成才。社會環境是復雜的,年輕干部剛出校門不久,社會閱歷相對缺乏,更要把黨紀學習教育作為一門終身的必修課,以內無妄思保證外無妄動。
年輕人總是很喜歡花,牡丹、櫻花、玫瑰、向日葵......但對于年輕干部而言,有一種花不僅要喜歡,還要領悟其精神品格,那就是蓮花。自古以來,蓮花因其“清廉正直”的品性深受人們喜愛,蓮花的“蓮”與廉潔的“廉”同音同義,寓意潔身自愛。北宋文學家周敦頤《愛蓮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高度概括為官之德與為人之德,使廉潔文化從此以一種獨立的文化形式得到發揚光大,并且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從政者。“蓮”全省是寶,年輕干部當以“蓮”為師,耐得住性子,經得住考驗,受得了辛苦,在為民辦實事的過程中錘煉品格,做一個深受群眾愛戴的優秀干部。
蓮子,食用清甜,其心雖苦,但藥用價卻極高。蓮子能成,必是經歷風雨、暴曬、病蟲等考驗。年輕干部亦要有吃苦耐勞的品質。基層是培養年輕干部的“練兵場”,也是磨礪識別年輕干部的“主考場”,深入基層一線,年輕干部切莫要有畏懼心理,吃點苦頭,方能嘗到群眾支持的“甜頭”,遇到難題,方能有解惑之時的豁然開朗。尤其是在面對紛繁復雜的工作時,不應只在辦公室里“敲敲鍵盤”,當靜下心、沉下身,擼起袖子、卷起褲腿,真正下到基層,深入群眾,拿著顯微鏡看民生問題,正視群眾的困難,將心比心體會群眾的“急難盼愁”,學會用群眾的語言、用群眾的觀點去解決群眾的問題,始終扎根于基層、扎根于人民之中。
蓮藕,生長在水底的淤泥之中,不與花朵、枝葉爭艷,食用起來亦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此外,蓮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還因為其根莖蓮藕有一種解毒排污的“自凈”能力。這種“自凈”能力不僅能神奇般過濾掉污泥濁水中的有害成分,而且能有效地從中吸取有益的養分,使蓮葉綠蓮花艷。“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祿,“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楊善洲,深藏功名60多年不改初心的老英雄張富清......他們都默默做貢獻,生動詮釋了“靠譜”干部該有的樣子。作為年輕干部,還要主動學習黨紀,自身要有強大的防御能力,不僅能識別什么不能為,還要積極宣講,帶動身邊年輕干部一起加強學習。譬如,浙江省海寧市開辟“青·廉大講堂”年輕干部宣講平臺,組織年輕干部走到臺上,以講黨紀、談體會、做剖析等形式,宣傳黨紀法規,增強自我紀法意識,強化廉潔理念。這種邊學邊講,邊講邊學,無形為自身廉潔自律織密了安全網。
蓮花,生長于淤泥,卻并不受染于淤泥,一身干凈。初心易守,始終難得,年輕干部應如蓮花一般,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始終對黨紀和權力常葆敬畏之心,常懷律己之念,常修為政之德,守住“底線”、不越“紅線”、不觸“高壓線”。那么,在魚水情深的荷塘里,定有暗香款款來。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石炳(黃石市西塞山區黃思灣街道)
責編: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