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馬文俊、通訊員武經宣)今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明確提出,針對工業母機、農機、工程機械、電動自行車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低水平的行業,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超期服役老舊設備,重點推動工業母機行業更新服役超過10年的機床等。
高端制造風起,8月23日,武漢市經信局舉辦“處長講產業”第五場活動,圍繞武漢工業母機發展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專題講解。
工業母機,被譽為“萬機之母”,顧名思義,就是生產機器的機器,是工業生產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從新能源、新型電力系統,到一體化鑄造、機器人、先進封裝,再到未來的工業超算、3D打印,其升級迭代與工業母機息息相關。
在相關領域,日本、德國、瑞士、美國是國際上的制造強國,中國近年來正迎頭趕上。武漢工業母機產業規模靠前,與廣州、深圳等城市歸于全國第一梯隊。
依托高端裝備制造基礎與蓬勃發展的軟件業,武漢工業母機產業基礎雄厚,一批關鍵技術打破了國際的壟斷,許多創新成果頻頻拿下國內首創和全球第一,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船舶、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提供了強勁支撐。
目前,在工業母機相關領域,武漢擁有279家規上企業、263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專精特新企業38家、上市企業10家、單項冠軍企業8家。華中數控在數控系統方面打破國外壟斷,穩坐國內數控系統市場占有率“頭把交椅”;華工激光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市場占有率全球前三、國內第一;新威奇成功研制出我國最大噸位的4000噸伺服直驅電動螺旋壓力機,刷新該類型國產設備的新紀錄,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已用于先進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的生產……
厚積產業發展增勢,武漢工業母機研發創新體系完備,擁有5家國家級的創新中心、8家重點實驗室和100多家科研院所。同時,企業成為攻關主力,承擔國家重大專項超過百項。
然而隨著制造業升級走向深水區,武漢仍面臨不少挑戰:龍頭強、配套弱,武漢工業母機主機企業80%的配套在外地;創新資源鏈接能力稍弱;點式創新較多,但未能“串珠成鏈”;應用場景、基金投資等各方面保障支撐有待加強。
承擔國家使命,面向市場需求,武漢已出臺系列產業規劃、支持政策,服務工業母機全鏈條提能升級。武漢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武漢將以武漢新城工業母機產業園為核心,協同江夏、黃陂、蔡甸、臨空港開發區,“1+4”地重點布局工業母機產業,一體化推進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完善搭建工業母機企業專家庫、政策庫,提升科創、金融等多方面資源利用效率。提升企業、園區、科研機構等的聯動創新,用““看不見的投資”悉心涵養高質量的特色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