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源、通訊員劉詩雨)8月22日,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組織召開《武漢港總體規劃(2035年)》宣貫會暨武漢港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推進會。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避讓江豚適宜棲息水域、水源保護區等,修編后的規劃將武漢港港口岸線總長定為79.7公里,比原規劃減少38.6公里。
2015年6月,《武漢港總體規劃(2015—2030年)》獲交通運輸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聯合批復。2020年,為適應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新形勢和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武漢市交通運輸局啟動該規劃的修編工作。今年7月,《武漢港總體規劃(2035年)》獲交通運輸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聯合批復。
新《規劃》的一大亮點,是堅持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董焱赫介紹,該《規劃》按照“控總量、調存量、優增量”的總體思路,通過調增與調減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港口岸線總量的降低和空間分布的優化。武漢港調減了不具備建港條件,即占用“三區三線”、過江通道和取水口保護區、相關生態敏感區等岸線;調增了連片式貨運和旅游岸線,以更好地滿足貨運和旅游發展的需求。
修編后的《規劃》中,武漢港功能定位更加明確:將由內河港口向國際化綜合樞紐轉型,成為戰略新支點;由運輸節點向物流供應鏈節點轉型,成為全國重要物流樞紐;與中部地區其他港口協同發展,成為長江中游港口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原武漢港15個港區整合優化成9個港區,形成“一核心三支撐九港區”的格局。至2035年,武漢港貨物吞吐量有望達到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有望達到1000萬標箱。
為加快推動《規劃》落地,武漢市制定了《武漢港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3年內將滾動推進32個港口項目的建設,總投資額187.26億元。此外,還謀劃了17個港口項目,估算總投資額28.8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