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通訊員 吳迪 王靜 實習生 劉嘉卉
8月18日,星期日,開業不久的武漢SKP人流如織。11時30分,位于商場5樓的一坐一忘餐廳門口排出一條長隊,不時有食客取號等位。
這樣的繁忙場景,店長阿佤葉旺已經習慣。6月上旬,她從一坐一忘廈門店來武漢店擔任店長,過去2個月時間里,她和同事們很少休息。
“日均營業額超過5萬元,在全國16家門店中排名靠前。”一坐一忘創始人李剛說,武漢店的火熱程度超乎預期,這讓他更加篤定:武漢,來對了。
武漢SKP總經理饒滿琳介紹,隨武漢SKP一起來漢的1000多個品牌中,有400多個是首次亮相江城。“從最近一個月的經營情況來看,他們都實現了超乎預期的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圍繞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積極推進首發經濟。
首發經濟,是企業發布新產品,推出新業態、新模式、新服務、新技術,開設首店等經濟活動的總稱。
首店為啥愿意來武昌?李剛的想法或許具有一定參考價值。“3年前SKP官宣落戶武漢,一坐一忘第一時間決定跟進。對初來乍到的首店來說,客源旺盛的‘商業頂流’是最好的選擇。”
據統計,2020年以來,武昌區已建成和在建的商業綜合體接近10個,其中包括國內最大純商業體——武商夢時代,以及京東MALL、武漢SKP、親橙萬象匯這些區域首店。
通過打造這些有吸引力的商業項目,過去4年間武昌累計吸引近千個品牌首次入駐武漢,帶動長江右岸消費場景越來越多、消費市場越來越旺。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智庫聯盟秘書長、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秦尊文認為,商業綜合體為首店經濟提供了展示和發展的平臺,而首店的入駐則豐富了商業綜合體的內容和形式,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從這個角度來說,地方政府為高水準商業項目落地、開業做好服務,是提升消費市場活躍度的關鍵之舉。
得知京東MALL組建團隊初來武漢時沒有辦公場地,武昌區商務局立馬安排他們入駐徐家棚街道招商共享中心,免費提供19個工位;中商·世界里智慧生活MALL開業前,武昌區行政審批局把辦事窗口開進商場,一周內為200多名商戶辦齊所有證照;為確保阿里巴巴華中總部有序建設,武昌區多部門組成“服務聯合體”,創新實施“三期驗收”,為商業綜合體親橙萬象匯年底投用鋪平道路;武漢SKP開業前,武昌區委宣傳部、區人力資源局等部門協調各方資源,為企業高效開展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提供幫助。
近年來落戶武昌的商業項目,都曾親身體驗過當地優質營商環境為企業快速進入狀態帶來的巨大幫助。而這些項目,也在為武昌建設武漢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區積極賦能——武昌萬象城開業前三天吸引客流50萬人次、武漢SKP正式營業當天銷售額破億元……
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武昌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20億元,同比增長7.3%,總量保持武漢市前列,增幅連續16個月居該市中心城區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