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當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塑全球創新和經濟結構。數字技術逐漸融入各領域和過程,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不可逆轉。抓住數字經濟先機,促進其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把握科技革命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戰略抉擇。
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為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提供了根本保障。當前亟需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構建,推動前沿技術的應用,實現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推動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智能化創新。智能化創新不僅深化和升級傳統數字基礎設施,更是一個系統性變革的過程。通過引入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數字基礎設施將提升數據處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使基礎設施能夠實時監測、分析和響應環境變化,更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
推動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綠色化創新。通過采用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等技術,可提升數字基礎設施的綠色化程度。綠色化創新不僅能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還可以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綠色發展機會,促進綠色建筑、清潔能源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推動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安全化創新。通過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護體系,可以更好地保護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安全化創新不僅是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維護社會秩序和促進經濟穩定的關鍵,能夠確保數字基礎設施持續有效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發展。
推動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開放化創新。通過采用開放、共享和合作的技術手段,提高數字基礎設施的開放性和共享性,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互聯互通,推動各行業協同合作。政府可通過開放數據平臺,促進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創新合作,吸引更多創新主體參與,形成良好創新生態系統。
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是實現數字技術與產業發展的雙向互動。數字產業化可以為產業數字化提供技術支持,而產業數字化可以為數字產業化提供應用場景。
一是推動數字產業化快速發展。
時刻緊跟數字產業化戰略的前沿動向,在數字經濟關鍵領域尋求技術創新突破。這些關鍵領域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及區塊鏈等,均展現出廣闊的發展機會和市場潛能。人工智能正在改變生活和工作方式,大數據分析幫助企業理解市場需求并優化資源配置,物聯網實現萬物互聯,而區塊鏈在金融和供應鏈等領域展現出廣泛的應用前景。
持續推進強鏈補鏈延鏈行動,建設數字產業集群。在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在基礎技術、基礎產品、基礎工藝以及產業技術基礎上取得新的進展;積極推動產業鏈和供應鏈向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依托先進的數字技術構建數字化全產業鏈,形成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
規范發展共享經濟與平臺經濟,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這不僅有助于增強知識產權的保護,還能促進技術的發展,激發創新的動力,吸引更多資本投資與人才集聚,有助于打造一個生機勃勃的數字產業生態系統。
二是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
依托數字化補農業短板。推動共享農業、農業旅游以及農業數字金融等多樣化新興商業模式的發展;構建農業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推動農業數據資產化;促進農業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完善農業數字經濟產業鏈;以人工智能促進農業科技創新,以大數據智能化為農業發展賦能,建設智慧農業,促進農業資源優化配置,推動農業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依托數字化鍛制造業長板。圍繞制造業各環節布局數字化鏈條,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產品質量;促進傳統制造業向服務導向轉型,助力企業更好理解消費者需求,實現價值鏈提升和可持續發展;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轉型,提高生產可控性和產業鏈韌性;支持行業領先企業資源向外擴展,促進跨地區、跨行業合作,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化配置。
依托數字化鑄服務業新板。推動數字金融發展,為生產性服務業提供資金支持;推動數字物流發展,為生產性服務業提供優質物流服務;促進現代信息技術服務發展,為生產性服務行業提供多樣化的信息資源。
促進數據要素高效流通
對數據進行深入剖析和廣泛運用,確保其有效流通,喚醒數據本身的潛在價值,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一是優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渠道。
積極促進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進程。通過市場化手段將數據分配到最適合的領域,提高使用效率。政府應制定政策法規,提供法律保障,鼓勵參與并加強數據監管。企業應通過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提高數據利用效率并創造價值。
充分利用數據交易市場以實現數據要素的可變現。企業和個人可以在市場中交易數據資源,將潛在價值轉化為實際收益。數據交易市場提供流通渠道,促進共享與合作。通過規范化交易機制,確保參與者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增強市場信任度,實現數據要素的最大化利用。
規范化管理數據交易平臺及培育經營主體。確保數據交易的透明性和公正性,保護各方權益。針對經營主體,加強對數據交易的培訓與指導,提高其合規意識和專業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
二是深度融合數據要素和其他生產要素。
推動數據要素與資本要素的結合。分析企業資金需求數據,定制資金規劃和金融產品;評估經營風險和償還能力,優化金融風險管理策略;推動數據要素資產化融資,激勵市場參與者資本化高價值數據;研究諸如數據銀行和數據基金等新興金融模式,以實現資金的有效支持與資產的增值。
強化數據要素與技術要素的結合。通過深入挖掘數據元素的潛力,能夠促進價值鏈、創新鏈、供應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進而孕育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的全新發展模式,充分釋放數據在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中的巨大潛力,實現規模擴張和效益提升的雙重目標。
(作者單位: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