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楊麗芳孫巍)近日,《武漢港總體規劃(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獲得交通運輸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聯合批復,標志著武漢港朝著國際集裝箱一流大港的目標邁出堅實一步。《規劃》的批復,對于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高質量建設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增強武漢港服務國家戰略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武漢港是全國內河36個主要港口之一,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核心載體,長江中上游集裝箱吞吐量排名第一的內河大港。規劃明確武漢港作為全國內河主要港口,是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核心載體和長江綜合立體交通網的重要樞紐,是湖北省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是武漢市建設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的重要依托。
規劃明確武漢港以集裝箱、散貨、件雜貨、商品汽車滾裝等運輸為主,積極拓展現代物流、航運服務、臨港經濟、保稅商貿、旅游客運等功能,加快發展成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綠色智慧的現代化樞紐港。
按照“控總量、調存量、優增量、提效率”總體思路,武漢港共規劃港口岸線約79.7公里,較原規劃調減約38.6公里,規劃港口岸線減少33%,并通過優化整合,遠城區規劃形成集中連片式貨運港口岸線,中心城區規劃形成客運、支持系統碼頭集并區岸線。
規劃通過強化一體銜接水陸聯通,完善了樞紐功能布局。原規劃15個港區整合優化為9個港區,明確陽邏港區是核心港區,經開、白滸山、江夏港區是重要港區,主城、青山、林四房、蔡甸、東西湖等其他港區在服務沿江經濟發展中發揮各自功能。規劃強化武漢港集裝箱專業碼頭鐵水聯運功能。擴大陽邏港區范圍,強化陽邏港多式聯運核心樞紐功能,并規劃經開港區、江夏港區進港鐵路,增強鐵水聯運功能,以及優化增加其他港區服務“散改集”的運輸功能。
錨定港城協同港產融合,調整港口功能布局。規劃圍繞助推湖北省“三高地、兩基地”建設,深化與武漢市及沿江產業優化布局、裝備制造高地等融合對接,充分發揮經開、江夏、青山、白滸山、林四房等港區的資源優勢和臨港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按照“老港區做減法、功能上做加法、空間上做優化”的思路優化調整重點貨類布局,減少老港區煤炭、水泥等散貨運輸,改造提升青山港區武鋼作業區等功能,將石化、油品運輸調整至白滸山港區,實現集約化發展。推動沿江港產園聯動和重大項目落地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