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戴文輝、通訊員翟巖、張思聰)8月15日,國際水協2024世界水大會暨展覽會在加拿大多倫多閉幕。本次大會共頒出18個年度項目創新獎,由武漢市水務局實施,中建三局牽頭投資、建設、運營的武漢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二期項目(簡稱黃孝河二期項目)從來自34個國家的108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卓越的項目執行與交付”類銀獎。
頒獎現場。(受訪單位供圖)
國際水協是全球水環境領域最高學術組織,其頒發的項目創新獎被譽為水屆“諾貝爾”獎,創立于2006年,每兩年頒發一次,旨在發現全球水行業具有創新性、實用性的杰出工程和項目,鼓勵更多專業人士參與探索全球水問題的創新解決方案。
銀獎獎杯。(受訪單位供圖)
這是湖北省首次奪得該獎項。黃孝河二期項目于2022年8月建成投用,項目堅持小流域同治理念,開展污澇同治、河岸同治、水城同治,針對黃孝河、機場河流域行洪排澇壓力大與水污染兩大痛點,實施21個子項工程,包括建設3個共計45萬立方米的地下調蓄池,相當于214個標準游泳池;打造全國首個在線智慧水務平臺,集成流域內63個廠站設施的2000余個運行數據,設置模擬軟件,根據天氣預報預測未來2小時內可能發生的水環境及水安全風險,實時調度。
常青公園CSO地下調蓄池。(受訪單位供圖)
智慧水務平臺。(受訪單位供圖)
兩年來,該項目累計處理污水6681.3萬噸,相當于半個東湖的蓄水量,同時削減入河懸浮物7711.25噸、氨氮952.69噸、總磷163.12噸;成功應對145場降雨挑戰,包括大雨及以上強降雨30余場,啟動調蓄池系統93次,調蓄雨污水量總計3420萬噸,顯著削減兩河流域溢流污染。
治理后的機場河明渠。(受訪單位供圖)
今年1至4月,黃孝河、機場河水質均達到Ⅳ類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