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上面千把錘,下面一根釘”……頻繁出現的“小馬拉大車”現象,讓基層工作人員苦不堪言。2024年4月,中央社會工作部組織召開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重點工作部署推進會提出,著力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切實為基層減負,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取得新進展、開創新局面。
基層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先一公里”。隨著各項任務和責任的不斷“加碼”,基層資源和力量愈顯不足,導致基層治理任務難以有效完成,“小馬拉大車”問題儼然已成為制約基層發展的痛點淤點。產生“小馬拉大車”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層人手短缺、力量薄弱。而“黨員下沉”可謂是解決此問題的好抓手,有助于解決“馬”和“車”不匹配的問題,為基層“賦能添力”,以“車馬相適”促行穩致遠。
推動力量往下沉,破解“人少”難題。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人手少、協調難是最突出的問題。如何破解“小馬拉大車”的疑難癥結?其中首要的,就是要大力推動資源力量往下沉,將精兵強將派往基層,為基層治理隊伍建設注入“活水”。通過推動黨員干部下沉社區聯系服務群眾常態化,深入一線了解群眾訴求,幫助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從實踐中找準提升治理能力的辦法,將“小馬”變為“壯馬”,有效解決基層“人少事多干不完、看得見卻無力管”等難題。比如,武漢市武昌區以賦能基層為導向,常態化選派黨員骨干下沉到社區一線,并探索形成動員黨員到居住地報社區報到、引導居住地報到黨員亮身份、促進居住地報到黨員作用發揮等制度,推動全域下沉、實行精準下沉、及時按需下沉,讓基層治理“千頭萬緒的事”更好實現有人管有人干,助力各基層單位把事業做實、把服務做優、把民生護好。這種為基層減負、提質、增效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推動負擔往下減,破解“事多”難題。基層之負,很大程度上是壓力層層傳導的結果。“小馬拉大車”為何拉不動?“人少”是重要原因,但“事多”也是重要的理由之一。因此,要想提高基層治理效能,關鍵是將負擔減下去,從而讓基層單位“輕裝上陣”。要注重從基層實際情況出發,制定詳細的“減負清單”和“落實程序”,推動治理重心下移,破解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題,促進基層治理提質增效。2023年以來,武昌區通過優化“三張清單”動態管理、“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等機制,已有248家下沉單位投入500余萬元,推進1101個共建項目、開展700余場服務活動,把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也狠抓推進一體化信息指揮系統建設,實現全區街道、社區與部門政務信息系統數據資源共享,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推動自助終端向社區、園區、商圈樓宇延伸,推動群眾和市場主體普遍關注、獲得感較強的政務服務事項下沉到街道、社區,推行多種形式的幫辦代辦服務。
推動效能往上提,破解“瞪眼”難題。有人用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如何破解下沉單位參與基層治理積極性不高、居住地報到黨員開展服務內生動力不足、社區組織動員下沉力量能力不強等問題,考驗管理者智慧。因此,必須下大力氣讓下沉黨員各盡其用、用有所成,放大服務效能。在具體實踐中,武昌區探索完善黨員下沉工作的體制機制,在提升下沉實效上精準發力。一方面,制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參與基層治理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通過改進下沉力量組織方式、引導下沉力量參與民主議事、健全下沉力量接單等方式抓實黨員下沉,同時嚴查嚴辦“虛假報到”“形式下沉”,實現人到心到服務到。另一方面,健全完善激勵機制,把參與基層治理情況運用到下沉專項考核、干部選拔任用、積分賦值兌換等工作中,開展“共同締造·下沉有我”評比活動,區級評選“十佳下沉共建項目”30個、“十佳下沉黨員”20名,營造出良好氛圍,助力黨員下沉深入人心、蔚然成風。
“下沉”是扎根,也是提能,更是鑄魂。新時代新征程,要堅持在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中,精準定位干事創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黨員“下沉”基層、“下沉”一線、“下沉”群眾,讓基層發展活起來、強起來,齊心破解社區管理“大難題”,答好破解“小馬拉大車”難題這張“考卷”。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陳康(武漢市武昌區“昌言家”網評團隊)
責編: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