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文清蔓
實習生 王金瑞
近日,有網民在中國政府網留言,反映“熱門景點搶票難滋生了‘黃牛’倒票行為”,“懇請有關部門出臺一些更方便老百姓出行的服務方式,讓門票不再‘搶’,旅游更舒心”。對此,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答復,加大對“黃牛”倒票等行為的打擊力度,下一步,將積極聽取社會各界意見,進一步推動景區科學調整預約制度,滿足各類群體出游需要。(據8月17日新華社報道)
程碩作(新華社發)
暑假期間,各大熱門景區、博物館都持續“升溫”,需要預約的熱門旅游景點、文博高校“一票難求”。利之所趨,人之所至。高需求給了“黃牛”可乘之機,不斷升級迭代搶票技術;雇傭大量人手搞人海戰術;為應對實名制,搞代拍代搶……有了技術傍身的“黃牛”,顯得“足智多謀”。大多數游客只能望“預約已滿”“門票售罄”等字樣而興嘆,一些游客迫于無奈只好從“黃牛”手里購買“高價票”,有媒體記者近日在國家博物館外隨機采訪30位游客,28人都是通過找“黃牛”買票。整治文旅市場亂象,更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成為不容忽視的課題。
如果“魔高一尺”,那就必須“道高一丈”,對此,這次文旅部特別提到,將推動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指導景區加強宣傳,聯合公安、市場監管、網信等部門加大對“黃牛”倒票等行為的打擊力度。通過各部門的并肩作戰,多方合力破解“‘黃牛’壟斷門票—游客搶不到票—游客再買‘高價票’”的惡性循環,不讓門票成為“黃牛”的“搖錢樹”,最大限度地壓縮“黃牛”生存空間。
短期看,整治票務“黃牛”要靠堅決行動;長期看,則需從根本上解決票務資源的稀缺問題。預約制度是應對特殊情形的有效手段,對于人流較大、供大于求的熱門景點,線上預約確實能夠在宏觀層面上對游客流量進行合理調控,但有時候預約制并不是必要的,不同時期、不同時段,客流量都不同,是不是要根據不同情形動態調整預約流程,增加票務工作效率,提升購票的便捷度,考驗著景點治理能力和水平。文旅部要求確保所有景區保留人工窗口,在承載量容許情況下,保障臨時到訪游客和老年人等群體入園需求,同時在預約余量充足的景區靈活調整預約政策。這些細致入微的考量,無疑是對緊缺的票務資源提出更具針對性的緩解措施。只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拿出不同的方案,提高票務的精準供給,才能更好提高票務利用率。
有人遺憾地說,暑期游越來越火,供需錯配越發普遍,“黃牛”難以避免。但從更深層次地剖析,無論是演出市場的火爆一票難求,還是博物館、大學等知名文化地標前大排長龍,都反映了我們對于高品質文化產品、服務及資源的強烈需求。因此,一方面要通過豐富內容、增加場次、延長時間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提升供給,不斷做大文旅蛋糕,另一方面要轉變經營方式和服務理念,邁向人性化、精細化、多元化的服務,提供更多高品質的精神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