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關于種植牙“多拔多種”的新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在醫生“牙齦狀態不好,種牙后更有利于牙齒健康”這樣一席話的勸說下,某群眾從不同意轉為同意,最后種牙3顆,花費近萬余。這讓我們不禁對種植牙這一小手術“諱疾忌醫”,但這一亂象的出現無疑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們需要進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
口腔健康是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口腔疾病是影響居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僅影響口腔的咀嚼、發音等生理功能,還與腦卒中、心臟病、糖尿病、消化系統疾病等全身系統疾病密切相關。黨中央、國務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口腔健康工作,1983年開始,每10年左右開展一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1989年,確定每年的9月20日為全國“愛牙日”,從2008年起,中央財政設立專項在全國范圍開展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并將健康口腔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明確任務和目標要求。
但實踐中,一些口腔機構為了獲取更多利潤,采取虛假低價宣傳吸引顧客的營銷方式,不在乎顧客實際,只在乎盈利,從而導致網絡評價以及服務質量的下降。針對這一現象,監管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規范市場秩序,同時加強患者宣傳教育和引導工作,提高患者對種植牙的認知水平和自我保護能力。
種植牙作為一種重要的牙齒缺損的常規修復方式,已經成為口腔醫療行業的一大黃金賽道。但我國種植牙市場的普及率較低,其中牙醫緊缺是制約種植牙行業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種植牙技術需要經驗豐富的牙醫才能實施,因此,牙醫的缺失也是造成口腔行業亂象問題之一。對于口腔機構而言,進行治療,要多為患者著想,尊重患者意見給定合適方案,同時確保種植牙質量,做到服務與質量的雙重保障。
有很多人認為“牙疼不是病”,加上對看牙存在的心理恐懼,人們往往只會在難以忍耐的時候才會去醫院看牙,但為時過晚,不是根管治療就是拔牙重種。要是在牙科醫療相對落后的地區,沒有辦法獲得及時的醫療服務,牙疼問題就會是幾顆止疼藥解決的。當今大眾接觸口腔健康的知識還是不夠,以至于面對醫療機構“多拔多種”等過度醫療要求時無法及時做出自己的判斷,也無法及時維護自身的權益。因此大眾要加強對牙齒健康知識以及牙齒檢查修復等知識的學習;及時進行牙齒檢查;選擇正規醫療機構進行咨詢就診;充分了解手術方案、費用等信息;最后獲得滿意的消費體驗。
對于種植牙“多拔多種”的新聞,我們應持批評和警惕的態度。我們呼吁醫療機構和醫生應恪守醫療倫理、尊重患者權益、遵守行業規范,為患者提供科學、合理、安全的治療服務。同時,我們也希望監管部門能夠加強監管力度、完善監管機制、加大處罰力度,以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和行業的健康發展。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吳新(武漢經開區)
責編:王舒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