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常怡
通訊員 殷潔 蘇文達
實習生 黃筱蕓
日前,記者從武漢市新洲區園林和林業局獲悉,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在新洲區漲渡湖濕地自然保護區進行鳥類調查時,驚喜地記錄到了3只國家一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彩鹮,這也是首次在武漢市一次性發現3只彩鹮。
據了解,彩鹮為鵜形目鹮科彩鹮屬鳥類,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體長約60cm,黑色嘴細長而下彎。其羽毛栗紫色,身體、頭頸、上半身為綠色及紫色光澤,羽翼呈深橄欖綠色及黑色,在陽光照射下呈現綠色金屬光澤,且隨其移動色彩變幻,華麗亮眼,故而得名。彩鹮在武漢為旅鳥,歷史上的3月、6月-10月在府河、沉湖、魯湖、梁子湖、華中農業大學有少量觀測記錄,每次僅記錄到1只。
近日,3只彩鹮從處遠飛來,盤旋后降落到漲渡湖北岸植被繁茂的濕地區域,降落后很難再觀測到。
8月14日,記者跟隨新洲區園林和林業局工作人員來到漲渡湖濕地自然保護區,走進西北側的水生植被修復區,清脆的鳥叫聲不絕于耳,連片的蓮荷隨風搖曳,羽翼斑斕的鳥兒們或翱翔于藍天之下,或低飛掠過水面,或在植被間穿梭戲水。觀測良久,雖未尋找到彩鹮的蹤影,但在不遠處的荷葉叢中,“偶遇”到了國家二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水雉行走覓食,體態優美,羽色艷麗,像一名姿態翩翩的“凌波仙子”。
據悉,漲渡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中部鳥類遷徙通道的重要中轉站,每年有數萬只水鳥來此越冬。為加強生態保護,改善湖區水質,為眾多珍稀物種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2022年,新洲區啟動了漲渡湖水質改善與水生植被修復示范工程建設,對湖區西北側約900畝水域進行生態修復。其中水質改善工程主要包括布置不透水圍隔、透水漁網圍隔、透水密目網圍隔約7500平方米,開展生態控魚工程1項,利用蓄水陶粒和格賓石籠開展基底改善工程1項,投灑復合礦物質材料20噸,改善水體透明度。
“近年來,通過退養還濕、水草種植等生態修復措施,濕地生態環境日益向好,生物多樣性越來越豐富。夏天,須浮鷗,水雉等珍稀鳥類都會在水生植被修復區進行繁衍棲息?!毙轮迏^濕地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新洲區正在實施漲渡湖北岸的精養魚池退養還濕工作,退養還濕完成以后,將根據批復后的漲渡湖濕地公園總體規劃,探索農文旅養深度融合發展道路,打造集科普宣教、鳥類觀賞、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推動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