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弦 實習生 曾嘉怡
“非常驚喜,也十分感動,我們爭取用更多實際行動,守護好荊山楚水,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8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十堰丹江口庫區環保志愿者的回信,讓湖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志愿者深受鼓舞。
大家紛紛表示,要牢記總書記囑托,感恩奮進,將守護青山綠水刻進骨子里、刻進今后的行動中,持續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力量。
守護“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14日下午3時許,十堰滄浪綠道環保服務中心負責人尤林在微信上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寫給十堰丹江口庫區環保志愿者的回信,立即分享到朋友圈,并向志愿者們所在的群里轉發。
“很驚喜,沒想到習近平總書記如此關心南水北調工程和丹江口庫區。”尤林說,大家都非常激動,更加堅定了投身生態環境保護的決心。
多年來,尤林帶領近300位志愿者,發起環境公益訴訟,在污染問題較多的區域開展調研,帶動公眾參與南水北調水源地生態保護。“環境問題本質上是人的問題,只有帶動更多人加入我們,才會凝聚更大力量,才能更好守護‘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尤林說,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鼓舞,大家將更有信心奮斗在前行的路上。
“總書記的回信是對湖北生態環境工作的巨大肯定。”湖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生態與衛星遙感監測中心主任熊晶說。監測結果顯示,去年,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穩定在優,17個重點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3.3%,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環境監測工作者好比生態環境保護的‘哨兵’,我們將運用更先進的監測手段,為美麗湖北建設助力。”熊晶說。
“總書記的回信,讓我們更加堅定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譜寫湖北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恩施州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遠虛介紹,恩施將推動小流域綜合治理落地見效,讓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湖北的實踐特色,以高水平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努力打造美麗中國湖北樣板。
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從荊門、潛江到孝感,從汈汊湖、仙女湖到通順河,酷熱的天氣在50歲的柯志強眼中卻是調查湖泊的好機會:“外拍能見度特別好,能幫助我們看到河湖的生態全貌。”
作為武漢綠色江城環保服務中心創始人,柯志強鬢發已略見斑白。“沒想到能在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柯志強說,作為湖北的生態環境保護志愿者,倍感驕傲自豪,感覺20多年來的堅持和努力得到了認可和贊揚。
點開鏈接,柯志強展示了他最新的心血結晶——“江湖網·預警圖”水環境保護監測平臺。“湖泊保護不僅要掛在墻上,更要放到‘云’上。”柯志強介紹,千湖之省的湖泊如同一顆顆璀璨的綠寶石,他和團隊帶上無人機航拍,將湖泊制作成全景圖,搬上“云端”。
“今后,我們會加倍努力,發動更多人和我們一起守護好江河湖泊。”柯志強說。
截至目前,湖北連續6年實施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十大提質增效行動。今年以來,湖北境內一級流域——長江、漢江、清江干流水質持續為優。“作為一名基層生態環境執法人員,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后備受鼓舞。”咸寧市生態環境局通城縣分局黨組成員、大隊長熊昊說,只有人人盡責、久久為功,才能守護好綠水青山,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更好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每隔幾天,生態攝影師楊河都會來到宜昌葛洲壩附近水域,觀察在此生活的江豚們。今年66歲的他,已連續拍攝6年江豚,對它們的生活習性了如指掌。
去年6月,楊河迎來了生命中的高光時刻——因拍攝長江江豚,登上了聯合國新聞頭條。近6年來,楊河拍攝了上百萬張照片。在他的鏡頭下,沿江的化工廠不見了,江邊的荒地變成了濱江公園;就連來往遷徙的鳥群和野鴨也停下腳步,在此筑巢安家。
在微信上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楊河信心滿滿:“我相信,只要我們保護好長江的生態環境,會有更多江豚留在宜昌、留在湖北。”
“總書記的回信,是對所有從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的肯定和鼓舞,也為進一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秦天寶說,良好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需要多元主體的參與,包括政府、企業、民間環保組織等,所有主體各司其職、各盡其能,才能更好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