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持續十幾天的精彩比賽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中國運動員用出色表現以40金27銀24銅創造了境外參加奧運會的最優成績。中國游泳隊隊員以及外國運動員身上的火罐印作為中式“秘密武器”更是再次引發熱議,女子20公里競走決賽冠軍楊家玉肚臍上貼著的一塊膠布讓“一生要蓋肚臍的中國人”這一詞條登上熱搜,不少網友調侃:“神秘的東方力量吹到了巴黎賽場”。
事實上,“神秘力量”在體育圈早已風靡多年,其背后是拔罐、針灸、中藥貼敷等傳統中醫療法和天人相應、形神兼顧、治未病等傳統中醫藥理念。近年來,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瑰寶之一的中醫藥文化地位逐漸提升,其受眾群體也由之前的老一輩擴展到年輕一代,并且延伸到了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各地的中醫院涌入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刮痧、推拿、艾灸等特色門診前排起了長隊,“推拿科夜間擠滿年輕人”等詞條登上熱搜讓“中醫養生風”越刮越猛;社交媒體上,三伏天曬背、藥草泡腳、太極拳、八段錦等話題熱度不減,參與者不少是年輕人;與中醫藥養生相關的奶茶店、咖啡店也如雨后春筍遍布大街小巷,吸引眾多年輕人的目光。
中醫藥為何能夠讓年輕人情有獨鐘?原因正是健康意識的覺醒和文化自信的增強雙重“buff”加持。在如今越來越追求效率的時代,快節奏的生活帶來的情緒焦慮、生活負擔和工作壓力壓的年輕人“喘不過氣”,甚至許多疾病都開始出現“年輕化”的現象,許多人在網絡上調侃“業績不突出,腰間盤倒是挺突出”。于是,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來調養身體預防疾病。
而與此同時,中醫藥文化在與時俱進、融合創新中走上了新的發展之路,中醫藥產品變得越來越年輕時尚。許多中藥茶飲在古方基礎上做了改良升級,口感更好,普適性更廣,一舉破除人們對中藥是“又黑又苦的湯藥”的刻板印象;借助新零售的東風,一些老字號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食品結合,推出以“藥食同源”為核心的養生美食品牌,大大顛覆了養生餐不好吃的傳統印象;互聯網的快速升級進一步推動了中醫藥融入年輕生活的腳步,打開浙江省中醫院互聯網醫院頁面,點擊“便捷配藥”按鍵,可以看到“養生茶飲”“平補膏方”“煲湯三寶”“預防方”等多個選項......把握潮流、豐富載體,中醫藥文化的“能見度”正在不斷提升、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俗話說,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當下年輕群體對中醫藥產品的親睞與偏愛恰恰是中醫藥文化追尋更加“年輕范兒”發展的重要契機。讓“中醫熱”持續升溫,就必須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內涵,豐富宣傳形式、拓展參與方式,用時代化、大眾化、創新性的闡釋將年輕人對中醫藥的“跟風喜愛”轉化為潛意識的“信任”。借助生物技術、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從中藥材、中醫診療、中醫藥文化傳播等方面對中醫藥進行全生態賦能,也可以助力古老的中醫藥智慧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機。此外,日益蓬勃的養生市場也亟需更規范化、科學化的嚴格管理和監督,中藥茶飲、食品等是否符合藥品監管法規和標準和食品安全法規和標準與消費者的健康密切相關,必須守好底線和紅線。隨著市場的快速擴張,中醫養生行業的價格水漲船高也會嚴重影響其健康發展,如何維護消費者和商家的合法權益也是中醫藥創新發展必須思考的問題。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文化只有抓住機遇,積極探索跨界融合的新嘗試,不斷加強“年輕范兒”,才能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中醫藥,進而推動中藥藥材產業和大健康產業發展。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張穎(武漢江岸)
責編:詹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