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塘里堂外”夏日風光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鄒斌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陸緣 通訊員鄭心怡 張峻笠 頓讞平 實習生朱逸安)擁抱山野清涼自由的風,與田野肆意自在的鳥獸蟲魚為伴,聽老人述說觀音塘不漫不枯的神秘傳說故事。阡陌的綠油油稻田間的游人隨意按動快門鍵,便可將一幅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宮崎駿般的夏日美景定格。
近日,極目新聞記者來到離恩施州城約莫20公里的白果鄉下村壩村,獨具特色的“塘里堂外”農文旅綜合體,仿佛是恩施版的“阿勒泰”。
自2021年以來,武漢東湖高新區(光谷)便持續給予對口幫扶資金,助力白果鄉將下村壩村觀音塘片區重點打造農旅綜合體項目,以神秘觀音塘、土家文化為底蘊,打造鄉村休閑旅游區。
實踐中,下村壩村充分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整合資金、人才、產業等要素。打造出了現代文化藝術與傳統田園風光完美結合的“政府+企業+村民”共融共創、以“塘里堂外”為統一品牌的綜合體。
離觀音塘不遠處,民宿“觀塘小院”主理人向娜正熱情招呼著。“我這里位置好,能夠近距離看到觀音塘,周末每天能接待20多桌游客。”90后向娜高興地說道。去年5月,在鄉、村干部的鼓勵下,向娜回鄉創業,將自家樓房改造成標準民宿。
為了讓村民享受到更多發展帶來的紅利,村里還鼓勵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參與項目建設。自今年4月8日開園以來,前來“塘里堂外”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村民們紛紛抓住商機,開辦民宿、農家樂等。
“除了‘田園休閑’,還有親子研學、民宿露營、婚禮旅拍、餐飲娛樂。”據白果鄉有關負責人介紹,以“塘里堂外”文旅綜合體為中心,“塘里民宿”“塘里親子樂園”“塘里1314田野棧道”等精致打卡點穿點成線、連片成景,主題活動精彩紛呈,為游客提供沉浸式體驗。
“我們以村民的人居環境共同締造為突破口,政府出資、村民出力。”下村壩村黨支部書記宋斌介紹說,通過廣泛宣傳實施項目的效果和目的,讓人流帶來財流的觀念,深入到了每個村民心中,最后自愿拿出土地入股。
據宋斌介紹,項目還采取村集體經營公司與市場主體合作,明確利益分配機制,“預計2025年將為村集體帶來100萬元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