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濤為患兒檢查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通訊員張祖國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官笑涵)活潑男孩兩年前得怪病——腳后跟疼,起初還能勉強跛行,到后來只能坐輪椅代步,一家人焦急不已。武漢兒童醫院專家揪出病因:竟是兩塊“私自搭橋”的骨頭把關節鎖死了。經手術矯治、功能訓練,8月10日復查時,男孩身體恢復較好,已能正常跑步。
12歲的小軍(化名)原本是個活潑陽光、熱愛運動的男孩,可從10歲起,他就一直遭受雙腳后跟疼痛的困擾。起初只是運動后有些痛,緩一陣就沒事了,可隨著時間推移,疼痛程度不斷加重,他從之前跛行,到后來腳一觸地就疼得冷汗直流,無奈只能依靠輪椅代步。
病痛的折磨讓孩子漸漸變得自卑、沉悶,父母心疼不已,兩年來帶著小軍輾轉各大醫院,先后被診斷為“鏈球菌感染”“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等,可經過治療,病情沒有明顯好轉。
2024年初,小軍父母得知武漢兒童醫院骨科開有足踝外科門診,便帶他前來就診。接診的骨科/足踝外科副主任醫師李雄濤查看了足部X光片后,發現小軍腳后跟中的跟骨和距骨有異常連接,結合他近年來疼痛的癥狀,判斷小軍患的是雙側跟距骨橋。
“正常腳后跟的跟骨和距骨是一個很精巧的微動關節,中間有一定縫隙,能夠自由活動。”李雄濤介紹,而對跟距骨橋的患兒來說,腳后跟里這兩塊不該有聯系的骨頭“搭上了橋”,緊挨在一起,導致關節無法正常、順暢地活動,一走動就會腫痛,嚴重者甚至會斷裂,影響運動功能。一般來說,跟距骨橋通常是由先天性的因素導致。
由于小軍的患病時間長,疼痛已嚴重妨礙到了生活、學習,急需手術矯治,李雄濤為小軍施行了“雙側跟距骨橋切除+截骨矯形”手術,順利拆除了“危橋”。術后,小軍雙側足跟部的疼痛消失,經過一個多月的石膏固定和兩個星期的功能訓練,他已能負重下地行走,臉上終于再現了笑容。8月10日,術后半年,小軍到武漢兒童醫院復查,輕松通過了往返跑的體測。
據悉,武漢兒童醫院于2021年在國內首開兒童“足踝外科”門診,截至目前,已為五千余名患兒解決疾病問題,包括扁平足、足外翻、馬蹄內翻足、高弓足、跗骨聯合、踇外翻、副舟骨、踝關節不穩、垂直距骨、步態異常等專科疾病。
武漢兒童醫院骨科/足踝外科副主任醫師李雄濤提醒,跟距骨橋是青少年腳踝疼痛的一個常見原因,大多數患兒往往因扭傷或是長時間運動勞累而產生腳后跟內側疼痛,有時還能在腳跟內側摸到小骨包。但它在X線片下很容易被忽視,因此容易被漏診或誤診為其他疾病。如果孩子出現后跟疼等癥狀,要及早前往相關專科排查問題,并開展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