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茜 通訊員 吳述明
案板上,切好的豬肝、腰花、海參、魚片等用碗分裝、整齊排列。
鍋中水開始沸騰,吳進波嫻熟地將豬肝、腰花等食材燙熟后撈出,另起鍋燒水,調味,分次下入所有食材燉煮。
打開蒸柜,吳進波端出一個碗,迅速扣于餐盤之上,用手輕輕按壓,碗揭開的一霎,熱氣蒸騰,香味撲鼻。
只見尖頭寬底的肉果與雞蛋糕交錯著在盤子里“拱”成一個圓,淋上湯料,簡單擺盤,如一朵盛開的花。
“這就是春節最受歡迎的一道菜——全家福。”吳進波介紹,一碗“全家福”共選用10種食材,寓意“十全十美”。
1月24日,大年初三,天門蒸菜美食街上大大小小的餐飲店里食客絡繹不絕。吳進波的肥仔美食餐飲店一到飯點,更是座無虛席。
在天門,不論是家庭小聚還是宴請賓客,蒸菜都是必備菜品。清蒸的嫩,粉蒸的糯,包蒸的香,釀蒸的鮮……天門蒸菜歷史悠久,千百年來輾轉相傳,代有增益,如今,已經形成獨特的9種技法3000多個品種。
“傳統美食也需要與時俱進。”入行30多年,吳進波一直致力于天門蒸菜的創新、推廣。
“以這道‘全家福’為例,它原本是一道燴菜,由多種原料一起燉、煮而成。我們融合了蒸菜里的扣蒸、造型蒸技法,會把肉果與雞蛋糕一起先蒸制40分鐘左右。”
“麻煩讓一下,上菜嘍!”隨著服務員一聲吆喝, “全家福”上桌了。
“真好看,吃起來也更加清香綿軟。”來自楊林鎮的陳女士說,她平時工作生活在廣州,因為疫情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鄉過年,“天門蒸菜,有記憶中的味道,也多了一些新花樣。”
“低脂、健康是大家共同的追求,我們的食材選擇、烹飪調味就要及時作出改變。再比如,年輕人喜歡拍照記錄,菜品的擺盤、造型就需要突出儀式感。”說起蒸菜創新,吳進波頭頭是道。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加上菜式不斷推陳出新,餐飲業今年一定會‘蒸蒸日上’。”吳進波說,春節期間,肥仔美食餐飲店日均接待顧客1000人次左右,營業額超過4萬元,已經趕上疫情前同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