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胡迪凱
通訊員 陳志紅
近日,湖北省十堰市生態環境局被表彰為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據極目新聞記者了解,“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是公務員表彰獎勵的最高榮譽,今年是該榮譽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開展評選表彰活動,共表彰了397名“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198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湖北共有一名個人和一個集體上榜。
十堰市生態環境局開展生態環境執法大比武(通訊員李斌供圖)
十堰市地處湖北西北部、漢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全國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秦巴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最大的功能是生態功能、最大的價值是生態價值、最大的優勢是生態優勢、最大的責任是生態保護責任。該地先后獲得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等榮譽。
十堰市生態環境局現有40名工作人員,多年來擔當著當地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主力軍,始終把保護一庫碧水永續北送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全力打好青山、碧水、藍天、凈土保衛戰。構建大環保格局,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機制,當地環境空氣質量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該局先后被評為“全國環境保護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生態環境信訪工作表現突出集體”“湖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多年來,十堰市生態環境局持續推動科學化治水、精準化治氣、專業化治土和智慧化監管,深入開展“做環保衛士、當創模先鋒”“爭一流業績、建一流隊伍”爭創活動,打造出一支能吃苦、能戰斗、聽命令的生態環保鐵軍,成為湖北省生態環保系統的一面旗幟。
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在全省率先成立以市委書記任第一主任、市長任主任的環境保護委員會,堅持每年召開一次環委會全會,以環委會辦公室統領對各縣市區、市直部門環保責任考核。并且同步出臺《十堰市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規定》,實行第三方機構考核。制定《十堰市環境空氣質量、地表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辦法》,出臺《十堰市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實施辦法》,對2個單位實施“一票否決”,對11個單位實施“一票否決”預警,壓實生態環保責任,推動全市上下形成一盤棋,構建齊抓共管的大環保格局。生態環保體制機制創新被列為改革開放40年40城典型案例。
同時,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堅持“三個治污”,環境質量位居前列。他們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綜合運用多種環境治理手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將直接入庫的神定河、泗河、犟河、劍河、官山河五條不達標入庫河流治理作為“頭號工程”,絕不讓一滴污水流入庫區。經過十年持續攻堅,五條不達標入庫河流水質顯著改善,神定河達到Ⅳ類類,泗河提升至Ⅲ類,“五河”治理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典型。全面實施燃煤鍋爐淘汰、揚塵治理、機動車尾氣監管、餐飲油煙整治、秸稈露天禁燒等五大工程。積極爭取各類資金11.4億元,對全市1641個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占行政村總數的87%,環丹江口庫區的5個縣市區實現全覆蓋,資金投入、整治力度全國少有、全省第一。丹江口庫區水質長期保持Ⅱ類類以上標準,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2.3%,PM2.5連續五年改善,環境質量達到歷史最優,位居全省前列。
目前,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將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列為環保中心工作,市縣聯動、縣鄉共創、全域創建,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全市已創建生態鄉鎮148個、生態村1610個,8個縣市區全部創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創建數量和質量全省第一。通過常態化開展環保進課堂、環保設施公眾開放等群眾生態文明實踐活動,市民生態環保意識持續增強,公眾參與度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