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龍鳳呈祥戲”
今年的“五一”小長假,荊門市東寶區牌樓鎮來龍村的共享民宿繼續成為荊門市民的“網紅”打卡地,萬人乘著假期,到來龍、住民宿,隨微風、望暖陽,聞花香、品果蔬。
尋味生活,就到來龍,來日方長、龍鳳呈祥。
流量的背后是品牌。“推進鄉村振興,我們就要跳出農業思維謀發展,用融合共享理念打品牌,并利用‘來日方長、龍鳳呈祥’品牌的延伸性,推動來龍村更大的發展”,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來龍村黨支部書記胡為義談起來龍村的發展,底氣十足、信心滿滿。
在2022年的全國人代會上,胡為義帶去了“通過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充分利用農業產業化發展培育新的‘一二三產’田間綜合體”的建議。這是他這些年探索的積累,也凝聚著他對鄉村振興的思考。
以共享為品牌特色的來龍民宿綜合體建設,胡為義操的心最多,就是要“做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干、幫著村民賺,讓村民更多地分享產業發展增值收益,更直接分享鄉村振興成果”。
在推進來龍共享品牌建設中,胡為義實行了“三步走”:緊抓農村改革契機,爭取市、區支持,探索將村里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把村民閑置的宅基地統一流轉到村集體,村級保留宅基地“所有權”和“資格權”,以“使用權”招商引資。然后,再將村民閑置宅基地流轉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改造提升整體風貌,在全市率先打造“與田園共融,與鄉水互動”的原生態精品民宿52戶。
“戲好要靠唱戲人,吸引務工農民回鄉創業,才是回歸鄉村振興的本位”。村里以這52戶“拎包入駐”精品民宿為平臺,吸引30余名能人回鄉、14家企業入駐,發展民宿、餐飲、汽車之家、家庭商會和居家養老等,將城與鄉、農與旅多種資源集聚在一起,整合形成了治理共享、環境共享、效益共享的“民宿+生態旅游”綜合體,逐步實現“共享民宿-共享莊園-共享小鎮”的迭代升級,形成了“來龍共享、共享來龍”品牌。目前,來龍共享綜合體年接待游客40萬人次,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300多個,為村集體增收200萬元。
“搭,招龍引鳳臺”
“人大代表要體現先進性和代表性,就要時時刻刻走在別人前面,帶領村民共富!”
曾經的來龍村是一個無企業、無資源、無積累,吃水難、看病難、辦公益事業難,水不通、電不通、路不通的經濟落后村,長期以來村民只能靠種菜謀生,投入大、產出低,老百姓感覺沒有奔頭。
2008年,來龍村跌入了發展谷底。也是那一年,胡為義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當時來龍村是牌樓鎮的‘尾巴村’。大家掙錢越來越難,心里焦急,各種矛盾突出。村里基礎設施落后,衛生環境也很差”他回憶說。
面對多年積累的難題,胡為義沒有回避、沒有退縮。他廣泛走訪、深入調研、外出考察、反復斟酌,最終堅定了想法:來龍村只能從僅有的土地上找答案。
如何找?觀念一變天地寬。
“昏昏欲睡的莊稼漢,金飯碗也只能裝咸菜;激活了沉睡的黃土地,土瓦罐也可以熬雞湯”,胡為義拿出了規劃——探索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體統一流轉土地,升級農業產業結構,壯大村級產業。
流轉過程中,胡為義頂住壓力、大膽提出,由村集體牽頭成立3個土地股份合作社,讓村民把土地存入合作社,由合作社向市場主體集中流轉土地,最大限度保護村民土地利益。而且嚴格把關,堅持把培育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打造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新載體新模式作為土地流轉主要方向,精準開展項目招引。來龍村以全域流轉的5800畝耕地為基礎,完成了“招龍引鳳”,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現在村里引進了永耕農業、辰龍農業、美集冷鏈物流等7家公司,發展了嘉澤園林、鑫農品果蔬等4個種植基地,建立了來龍蔬菜、綠興苗木、龍蝦養殖3個專業合作社,培育了現代農業科技園、漢光物流園等5個園區,形成了“以現代農業為支撐,以旅游服務業和商貿物流為重點”的三產融合發展格局,也創造出了遠近聞名的“來龍模式”。
田還是那些田,水依然是那汪水。胡為義帶領村民,聚力把山水田園文章做好、把農村鄉土特色做足、把特色優勢產業做精,讓來龍村一舉成為了全國文明村、全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全省美麗鄉村示范村。2021年村集體收入220萬元,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達到1.2億元,硬是從“資源貧地”變成了“產業高地”,從“落后邊緣”變成了“發展前沿”。
“答,問心無愧題”
從致富能手到美麗鄉村建設者,從農村發展“帶頭人”到鄉村振興“代言人”,胡為義既心懷“國之大者”,又勇當“行之實者”,始終恪守著“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諾言。
“我們本身就站在群眾中間,必須把這份信任扛牢擔穩。我所做的只是回報,惠及村民回報鄉鄰,為政府分憂回報黨的恩情!我就圖個問心無愧!”這是胡為義的行動指南。
為了更好履職,胡為義精心做了很多“功課”。他深入調研,積極參與五級人大代表“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行動,努力把地方發展實際和群眾聲音匯集成一個個接地氣、有深度、精準務實的建議。履職以來,他在全國人代會上先后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快鄂中丘陵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引江補漢輸水線路沿線荊門市補水工程建設、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支持荊門加快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等內容建言獻策。這些建議既有發展的“難點堵點痛點”,又有基層群眾的“急難愁盼”,既有共性問題反應,又有個性觀察思考,寫滿了“為民代言、替民辦事、增民福祉”的履職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上強調,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這是對農業人的鼓勵和肯定,讓我們很受鼓舞。說明我們之前的努力方向是對的。”胡為義在2018年“兩會”上就提出了《關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農村、農民、農田問題必須引起政府重視的建議》,并入選了重點建議,部分內容已經轉化落地,成了助力基層發展的措施。這也是他頗為自豪的履職經歷。
心細的胡為義還關注到,在我們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的同時,仍有一些城市貧困群眾身處“鬧市”卻生活艱難,抵抗風險能力弱。2021年他提出了“合理利用閑置國有資產,提高城市困難群眾收入”的建議。“這樣既可促進農產品進城、減少馬路市場、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又能繁榮市場經濟,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成本。特別是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加大經濟下行壓力的背景下,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胡為義說。
在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期間,胡為義還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等多項榮譽。在胡為義看來,這些榮譽是對他履職工作的高度認可,更是對他繼續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勇前進的極大激勵。“希望繼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通過項目落地、產業發展為老百姓帶來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新變化”。面對新時代、新征程,在農村摸爬滾打了一輩子的胡為義,心里“為”民履職、“義”無反顧的信念卻始終堅定如磐、執著如一。
(通訊員王劍 記者凌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