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譚俊偉 陳斯卉 林樂天
攝影 極目新聞記者 鄭晶晶
視頻制作 鄭晶晶
秋天是慢阻肺患者的高發季,慢阻肺又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道的慢性炎癥性疾病。
武漢市漢口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蔡志芳提醒,不少輕中度慢阻肺患者對疾病不重視,等到發展為重癥、極重癥的時候后悔莫及,一旦急性發作,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她提醒廣大市民,要定期做肺功能檢查,監測是否有慢阻肺,并堅持遵醫囑治療和康復。
爹爹一爬樓就憋氣竟是患慢阻肺
吳爹爹家住武漢市江岸區,今年65歲,有40多年的吸煙史。半年前,他開始頻繁感到胸悶憋氣,爬幾層樓、走幾十米就氣短氣促,喘得厲害。他以為是自己年紀大了,機體老化導致,便沒在意。
誰知,入秋后吳爹爹的胸悶、氣喘癥狀發作得更加頻繁。白天多走兩步就喘得上氣不接下氣,夜里躺著更是呼吸困難,難以入睡。經打聽,家人帶著吳爹爹來到武漢市漢口醫院呼吸內科就醫。
經肺部CT及肺功能檢測等詳細檢查,吳爹爹被診斷為中重度慢阻肺,肺功能已經下降了一半,若不及時治療,任其發展下去,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癥狀會越來越嚴重,甚至會引發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嚴重問題。
該科主任蔡志芳隨即為他量身定制了慢阻肺治療方案,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搭配呼吸康復,一個月后,吳爹爹胸悶氣喘的癥狀已緩解了不少,順利康復出院。如今,他還在遵醫囑堅持服藥,并定期進行康復訓練。
蔡志芳主任提醒慢阻肺患者,除了藥物治療,呼吸功能康復也十分重要
肺功能是慢阻肺診斷的“金標準”
那么,什么是慢阻肺?蔡志芳主任介紹,慢阻肺是一種慢性氣道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吸煙是主要病因。
“慢阻肺的患者,主要就是肺功能差了,比如重度慢阻肺患者,洗個臉、吃個飯、上個廁所都喘氣,動一下都不行,這就是因為功能差,有時候并不一定有炎癥。就像空調、冰箱,看著是好的,但是不制冷,這就是功能差了,就需要功能的康復。”蔡志芳主任比喻道。
她說,臨床中自己經常觀察到,不少市民對高血壓、糖尿病的預防意識比較強,但是很少有患者關注自己的肺功能。慢阻肺由于發病隱匿,病程較長,早期癥狀往往不明顯,多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胸悶等,容易被忽視。而當患者出現氣促、氣喘難以忍受等癥狀時,肺通氣功能往往損害嚴重。不少患者缺乏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極易造成漏診、誤診,錯失治療時機。
那么,如何早期發現慢阻肺呢?她提醒,市民一定要定期檢查自己的肺功能,肺功能檢查,是慢阻肺診斷的金標準,簡單、無創、快捷。
蔡志芳主任為一名慢阻肺患者做檢查
慢阻肺患者警惕這些誤區
蔡志芳主任表示,慢阻肺患者一經查出,需要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和康復,然而,在臨床中,她也發現,不少市民在慢阻肺的早期發現和治療上,存在著不少誤區。
她介紹,第一個誤區,是有些輕中度的慢阻肺患者,平時經常咳嗽,但沒有重視,也沒有去做肺功能檢查,因此并不知自己患上慢阻肺,“在我們科室,經常有患者來的時候就已經是重度慢阻肺了,二氧化碳排不出來,會出現一些精神上的改變,有的甚至昏迷。”
第二個誤區,是用藥誤區。蔡志芳主任介紹,對于中重度的慢阻肺患者,需要堅持使用長效的吸入藥物,它是吸入到局部,副作用比較小。但是,很多慢阻肺患者用藥,常常是發作的時候才用,不發作的時候不用,這種做法是十分錯誤的,慢阻肺患者在平時應該堅持用長效藥物,在急性發作時應該用短效藥物。
慢阻肺患者除了藥物治療,遵醫囑進行呼吸功能康復也十分重要,“就像機器,平時就要保養,不要等到已經壞到不能修時再修,那樣其實更難。”她表示,不少慢阻肺患者還存在一個誤區,要么覺得還能動,不接受康復;要么覺得自己回家去鍛煉就可以。其實鍛煉跟康復是不一樣的,正規醫療機構的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選擇個體化的康復方案,實施之后,還要再評估康復效果。
蔡志芳主任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康復
個體化康復方案助患者重返生活
記者獲悉,武漢市漢口醫院呼吸內科是武漢市重點專科,可為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慢阻肺患者提供個體化的治療和方案。
蔡志芳主任介紹,該院在治療慢阻肺方面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呼吸康復。醫護人員會根據患者的慢阻肺在哪個級別,經評估后,采取不同程度的個體化康復治療。
比如,對于輕中度的患者,醫護人員主要給他們進行一些呼吸訓練,會定期帶患者做呼吸操。對于一些重度、極重度的患者,因為呼吸功能比較差,難以活動,醫護人員可以為患者們做床邊呼吸訓練、床邊智能上下肢運動、床邊排痰等。對于走幾步就喘氣、需要長期臥床的患者以及完全不能動的患者,醫護人員也為他們安排了直立床,通過直立床讓患者們“站”起來做一些肢體的訓練,這方面效果也比較好。
一名患者在進行床邊呼吸訓練
專家提醒,對于40歲以上吸煙、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粉塵、室內外污染、同時有長時間咳嗽伴有咳痰、運動時氣促等癥狀的人群,出現類似癥狀后,應當考慮慢阻肺的可能,并進行肺功能檢查。一旦被確診為慢阻肺,需要進行系統規范化治療,以進一步減少治療負擔、提高生活質量。秋冬季節是呼吸道疾病高發期,廣大市民也要注意養肺,減少疾患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