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余瑾毅 通訊員 張全錄
山高路陡,條件艱苦,這是非洲東南的高原國家萊索托,是中國第16批援萊索托醫療隊隊員、武漢市肺科醫院外科醫生盛健的工作地點。8月18日,武漢市肺科醫院慶祝第五屆中國醫師節活動時,遠程連線了盛健。連線中獲知,得益于盛健的援助,他所在的莫特邦醫院實現了胸外傷病人零轉診,挽救了很多患者。許多當地醫護人員表示,盛健讓萊索托人民“看到新世界,憧憬中國、憧憬武漢”。
CT都沒有的醫院,成了周邊病患的“救星”
今年3月,盛健抵達莫特邦醫院。這是該國一家大型醫院,卻連普通的CT都沒有,很多檢查依賴于盛健的臨床經驗。百姓收入低,幾百元的治療或檢查費用,就可能壓垮一家,讓他們放棄治療。然而,這里山高路陡,交通事故頻發;允許合法持槍,不時有人被血肉模糊地送進醫院;艾滋病高發,四個人中大約就有一人感染。莫特邦醫院一直沒有普通外科醫生,稍大一點的手術都要轉診到首都馬塞盧的醫院,許多患者死于轉診的路上。
為避免患者轉診,盛健一天要做7臺甚至10臺手術,忙碌到深夜。常常剛睡下,凌晨被急診叫醒。醫療隊大廚曾師傅說,一到飯點,群消息中,不回來吃飯、讓他留點菜的一定是盛健。
8月6日,一個普通的周六。盛健記錄:凌晨2:50被喚醒,急診有三個刀捅傷,兩分鐘爬起來去車庫發動車子奔醫院,一番搶救,全身濕透……凌晨4點駕車返回駐地,再接急診電話,有一個刀刺傷腹部患者需緊急手術,返回醫院鉆進手術室……忙碌到清晨。當天又接到一個腿部槍傷患者,忙碌到周日凌晨1點,在沒有C臂術中定位的情況下,探查異常困難,還好最終取出了黃豆粒大小的子彈……
因為莫特邦醫院來了個“拼命三郎”,從今年4月份開始,在莫特邦醫院遠近,無論是刀傷、槍傷,還是車禍傷,又或是腹腔、胃腸道腫瘤患者,都有了“救星”。他們不必再長途跋涉轉診到首都,避免路上的兇險。盛健還開展了數例改良乳腺癌根治術、結直腸手術等系列新技術,填補了莫特邦醫院的空白。
得知中國醫生義診,沿路排起長隊
由于莫特邦醫院缺乏外科醫生,盛健還常需治療婦科、兒科的患者。每當遇到自己涉獵較少的領域,他就要向自己的后援團——他的大學同學群求助,欣慰的是,每次總能有問必答,有求必應。
“這兒除了山,還是山,除了打籃球,幾乎沒有娛樂。”難得的休息日里,盛健喜歡看山、看云、看羊、看孩子。出門他總是揣上一堆棒棒糖,遇到孩子就分給他們。在下鄉義診時、進學校捐贈時,他走到哪里,棒棒糖就帶到哪里,他因此被稱為“棒棒糖醫生”。
當地公立醫院到點就下班,盛健卻不守這個“規矩”。如果門診下班了,他就讓患者去病房找他。他說,當地交通不便,許多人騎驢、騎馬長途跋涉而來,自己加班算不了什么。況且,有些人病情不能耽誤。
15歲的女孩全身燒傷,紅細胞濃度持續下降,醫院伙食太差,營養完全跟不上,盛健給女孩送去牛奶,希望她快點好起來。援非不到半年,盛健給許多患者送上了牛奶:“營養好一點,康復快一點。”
上月查房時,一名治愈了下肢感染的患者,不停地用手機給盛健拍照。他說,要告訴家人,昨天晚上他睡了3個月來第一個踏實舒服的覺,感謝中國醫生。
令盛健驕傲的是,每當得知中國醫生下鄉義診,附近山上的居民,騎驢、騎馬趕來,沿路排起長隊。當地酋長盛贊醫療隊,并參與維持秩序。
在手術室里,當地醫護一看到盛健,都非常開心,因為他做事細致,不僅在手術臺上帶教本院醫生,還幫助規范手術室流程,使醫療工作安全高效。許多當地醫生、護士表示,希望有機會去看看中國,學習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