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7日晚19時30分,“楚風新韻”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教師計算機音樂專場音樂會在武漢琴臺音樂廳成功舉辦。
此次音樂會聚集了國內外眾多從事音樂領域的專業教師以及音樂愛好者,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代計算機音樂創作的普及與交流,展示出目前計算機音樂領域的新思潮、新方向。
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錄音藝術教研室是武音上世紀80年代在“音樂與科技聯姻,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理念下創建的教研室。根據專業特點,其成立初期被稱為“音樂音響導演教研室”,后國家將“音樂音響導演”專業歸并為“錄音藝術”專業,隨之更名為“錄音藝術教研室”。目前,錄音藝術教研室現任教師9人,主要承擔了作曲系錄音藝術主科、計算機音樂作曲主科及相關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工作,教學層面包含本科、研究生兩個層次。多年來,錄音藝術教研室本著“學術研究與服務社會”并重、“創作與實踐”結合的原則,不斷在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上進行改革、更新、創新,形成現行的集音樂創作相關課程和音樂科技新課程為一體的課程體系與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音樂會以冷岑松副教授為大提琴與計算機而作的《鷹之高原》展開帷幕,作曲家從鷹經歷種種磨難,飛上山頂力求再次展翅高飛的過程中得到靈感,通過大提琴與計算機的結合,體現出老鷹力求飛于高山之上的堅定信念。人聲與電子音樂而作的《Solo Choir》,通過對人聲的變形處理,使人聲在音色、音域等方面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該作品入選2018年國際計算機音樂大會,并于韓國大邱音樂廳演出。塤與實時計算機音樂而作的《墨色·六彩》,作曲家使用計算機實時處理手段,構建出多層次聲部、空間及動態,試圖讓聽眾通過聯覺,感知墨之“六彩”。 該作品入選第43屆國際計算機音樂大會(ICMC 2017)征集作品集,首演于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最后一首作品《弦外之音》,此作品在傳統音調基礎上融入現代演奏法,并采用演奏員手勢來對計算機進行實時控制,形成了樂器演奏聲部與電子聲部的互動,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在此次音樂會中,共展演了教師近年來創作的十一首作品,其中絕大多數作品都成功入選了國際計算機音樂大會ICMC面向全球的作品征集活動。此前,武漢音樂學院錄音藝術教研室教師們的作品已十余次入選該活動,并在海外各國演出。通過這次音樂會,教師們將這些優秀的前沿作品在本土展演,身體力行地推動國內計算機音樂創作領域的發展。(大楚網 祝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