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楊女士養女襁褓中的紙條
楚天都市報見習記者陸緣通訊員蔡同順
“我養了25年的女兒是撿來的,現在我想幫她尋找親生父母。”昨日,武漢市江夏區安山街的楊女士對楚天都市報記者說。
據楊女士介紹,25年前,她在原武昌縣人民醫院門診大廳外發現一名熟睡的棄嬰。作為2個孩子的母親,她于心不忍,將孩子抱回了家,當成親生女兒撫養。如今她身患重病,而養女已為人母,她決定為養女尋找親人。唯一的尋親線索,是當年留在襁褓中的半張紅紙條,上面寫著養女的出生時間。
醫院門前撿回棄嬰
楊女士回憶,1993年7月5日下午2時許,她到原武昌縣人民醫院(現江夏區婦幼保健院)看望住院的親戚,在醫院門診大廳外的角落發現一個棄嬰。孩子一直熟睡,不哭不鬧,沒有引起旁人注意。當時天氣炎熱,她在現場守了一個多小時,頓起惻隱之心,便將孩子抱回了家。
當晚丈夫回家,聽到嬰兒的哭聲,十分疑惑,楊女士便告知了來龍去脈。起初,丈夫覺得養不活,不同意。當時夫妻倆已有兩個10來歲的兒子,一家人生活并不寬裕。不過,兩個兒子看到撿回的是妹妹,十分開心,加上楊女士堅持,最終女嬰留了下來。
就這樣,夫妻倆拼命勞作,省吃儉用給養女買牛奶。養女3歲那年,突發急性腸炎,在省人民醫院住院治療了3個多月。為了籌措醫療費,楊女士和丈夫賣掉了家里全部的存糧。“當時,老公已經把她當成親生女兒了,自始至終都沒有埋怨過。”楊女士說。
后來,為了供妹妹讀書,兩個哥哥早早輟學。養女不愿拖累家庭,中專畢業后也放棄繼續求學,早早外出務工。
2014年,養女出嫁,如今已是3歲孩子的母親。
鄉鄰共守秘密25年
楊女士撿回棄嬰后,鄰居們紛紛勸她別做“傻事”。她總是笑著說:“現在開始,她就是我的親閨女。”她還懇請大家,對養女保守這個秘密。
養女上四年級時,一次與同桌發生矛盾,同桌回家向父母告狀。家長說:“別跟她一般見識,她是撿來的。”第二天,這句話傳到養女的耳朵里,她哭著回家詢問。楊女士說:“孩子怎么可能撿得到。他是想氣你。”
從那以后,再也沒有類似風波發生,養女至今仍被蒙在鼓里。不過,近兩年,楊女士動了幫養女尋親的念頭。原來,2006年她遭遇嚴重車禍,脊椎受傷,失去工作能力,后來背部經常性疼痛,還患上了高血糖等疾病。“我害怕自己有一天突然走了,留下遺憾。”楊女士說。
去年7月,楊女士同丈夫商量為養女尋親,丈夫表示反對,說“找到后她就成了別人家的姑娘”。楊女士于是不再提及此事,但會時常到江夏區婦幼保健院及周邊閑逛,希望找到一些線索。她說:“也許,女兒的親生父母也在找她。”
紅紙條成唯一線索
最近,楊女士病情加重,前段時間還曾住院治療。面對服侍自己的養女,她有好多話想說,但最后都咽了回去,只是說:“如果哪天媽媽走了,你一定要跟哥哥們處好關系。”養女不明其意,讓她別說“胡話”。
如今,養女的事已經成為楊女士最大的心結。于是,她向楚天都市報求助。
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楊女士從手提袋中拿出一個小包,小心打開好幾層包裝,里面是半張紅紙條。它顏色鮮紅,幾乎沒有褪色,可見平時保存得很好。紙條上寫著:“1993年6月7日,16時。古歷4月18日。”
楊女士說,這張紙條當時夾在養女的衣服里,應該是她的出生時間。養女的生日,也是按照紙條上的日期過的。另外,養女的右額原來有一塊硬幣大小的胎記,到6歲左右就消失了。
此次聯系媒體,楊女士沒有告訴家人,包括養女。她說:“我只是希望女兒活得更明白。如果能找到她的親生父母,我也不求回報;如果找不到,我會把這個秘密一直藏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