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去年大雁飛抵黃蕩湖盛景。(視界網 董玉清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董玉清
8月17日,中國郵政《大雁》特種郵票在荊門沙洋縣高陽鎮首發。“現在黃蕩湖的大雁全國有名。”集郵愛好者蘇青教授說。8月2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赴高陽鎮采訪,適逢荊門市愛鳥人士在黃蕩湖畔建觀測點、為大雁準備麥草等食物。再有個把月,這里就有大雁陸續飛來,在此棲息3個月。
一道紅線,筑起最后家園
黃蕩湖面積5.35平方公里,2012年12月,納入《湖北省第一批湖泊保護名錄》。黃蕩湖是漢江泛洪時留下的湖泊濕地,蘆葦叢生,魚蝦豐富,鳥類天堂。上世紀50年代,沙洋農場建設初期以墾湖造田為主,使大片黃蕩湖濕地變為農田。上世紀90年代以來,黃蕩湖水質逐漸惡化,總磷、總氮、高錳酸鹽等指數超標。以前建起的萬畝精養魚池,為追求產量,人們投肥養魚,導致水質惡化。
高陽鎮黨委副書記張新洲說,去年開始,黃蕩湖禁漁,漁民上岸,實行人放天養。以前,有村民利用黃蕩湖沼澤地改造成冷浸田種水稻,本著“退田還湖”的宗旨,高陽鎮成立專班逐一駐村做工作,清退千畝冷浸田,回歸為沼澤濕地。
一湖碧波,營造夢里水鄉
黃蕩湖面積不大,勝在水質清澈。
走近黃蕩湖,藍天白云下,蘆葦隨風搖曳,睡蓮下魚群往來。白鷺滑翔,掠過清澈湖面,田埂上,農民正收割水稻,一幅人鳥和諧相處美景。
持續關注大雁40年的鎮干部楊啟榮介紹,近幾年,觀鳥愛好者陸續在黃蕩湖周邊的呂集村西湖、王集村覃湖、劉廟村劉廟大湖、新湖村新湖、天鵝村天鵝湖、小江湖等天然湖泊發現,一群群大雁來這里歇腳。高陽鎮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呵護來之不易的生態環境。去年該鎮成立執法專班,收繳粘鳥圍網50多張,抓獲6名偷獵者。
近幾年,隨著黃蕩湖濕地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加上周邊群眾愛鳥護鳥意識增強,每年冬天到黃蕩湖越冬的大雁有增無減。據不完全統計,去年秋天在黃蕩湖及周邊湖泊濕地越冬的大雁有上萬只,在黃蕩湖棲息的鴻雁、豆雁、灰雁、白額雁等鳥類品種達200多種。
荊門市愛鳥文化研究會介紹,將在黃蕩湖建立大雁保護基地,呼吁盡快建立“黃蕩湖大雁自然保護區”,為大雁和各種鳥類營造一個“天人合一”的生態家園。
張張笑臉,迎來旅游旺季
49歲的王集村一組村民董倫兵正在往10畝魚塘里投草料。“剛開始,上頭要求禁止投肥養魚,心里頗為不快,每畝魚的產量從2000斤縮減到1000斤,但現在嘗到甜頭。”董倫兵說,以前化肥養的草魚賣價不到4元一斤,現在用魚草養的魚,肉質鮮嫩,賣價6元一斤。記者看到,兩個魚塘中間建起一座6米寬的魚池梗,專門種植魚吃的草料。
董倫兵還在黃蕩湖邊種了500畝蓮藕,并為大雁提供小魚小蝦及水草等食物。“我這里成了大雁最佳觀賞點,每年幾百人來此拍攝大雁,家里的米、魚、蔬菜都成了搶手貨。”董倫兵笑著說,每年秋季遷徙到黃蕩湖棲息越冬的大雁越來越多,早晚是其飛翔最活躍的時間。
山綠了,水清了,換來村民張張笑臉。每年,到高陽鎮觀鳥的游客倍增,帶動蓮藕、菱角、蓮蓬、鮮魚等土特產俏銷。高陽鎮提出,最大的優勢在生態,最根本的出路在旅游,借大雁回歸良機,引巨資開發旅游觀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