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眼科專家為小朋友檢查眼睛,支招如何愛眼護眼
圖為眼科診室內,小朋友試戴插片,檢查視力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媛李曼英郭會橋揭明玥通訊員裴霓裳薛源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
近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起草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指出,近年來,由于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中小學生課內外負擔加重等因素,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不斷攀升,近視低齡化、重度化日益嚴重,已成為一個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問題。
2009年,教育部將武漢市確立為全國青少年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實驗區。近三年,由于學生標準化視力低下率在92所實驗學校里實現“三連降”,武漢由“實驗區”上升為“示范區”。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采訪教育、衛生等行業的專家。專家表示,防控近視需要政府、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家庭、學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一起行動起來,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兩大主因導致兒童近視高發
兒童近視為何如此高發呢?武漢視防中心主任楊莉華解釋說,兒童近視的發病有多種因素,分為先天、后天兩大因素。導致兒童近視的先天因素主要體現在父母雙方高度近視上。父母雙方都是高度近視,即近視度數大于600度的屈光不正,孩子患近視的幾率高達90%。后天因素有多種,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個主要原因:第一、近距離用眼活動過多;第二、戶外活動減少。現代生活中,孩子們都習慣于看手機、看電視,長期近距離接觸電子產品,戶外活動也隨之減少,這是目前兒童近視高發的主要原因。
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斜弱視及小兒眼科戴鴻斌主任說,學齡期兒童、青少年課業繁重導致長時間近距離工作,造成眼睛負荷過重,而且戶外活動時間過少,缺乏遠眺放松眼睛的機會和時間,久而久之,會導致近視不斷加重。“我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近視發病率最低,而恢復高考后近視發病人群日漸增加、且越來越低齡化,這與越來越重的學業負擔明顯相關。”
營養不均也會導致近視。協和醫院眼科張明昌教授在多年臨床工作中發現,不少孩子是在小學快畢業時近視的,不少家長只關注到孩子學習任務加重,以為是用眼增多導致視力下降,卻忽視了營養平衡的重要。在青少年快速發育階段,如果挑食會導致維生素和鈣缺乏,容易發生近視,家長可根據孩子的情況適當補充維生素和鈣。
此外,青少年應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建議每天2小時以上,每周10小時以上;課間10分鐘一定要出去教室外休息遠眺,預防近視。
三歲起應建立屈光發育檔案
兒童青少年時期是眼屈光變化最快的一個階段,規律是沿著“遠視→正視→近視”的方向變化,呈不可逆走勢。比較理想的情況是孩子到12歲后才由遠視眼發育成正視眼。但是由于現在的孩子近距離用眼過早、強度過大,再加上不良的視覺環境與行為的影響,結果造成很多孩子眼睛過早發育成為了正視眼,并向近視眼發展了。
孩子會不會發生近視?什么時候發生近視?
專家介紹,通過眼生物學監測可客觀地反映眼發育狀況。將檢測所得的數據與同年齡段正常平均閾值進行比對分析,就可及時發現近視高危指標,進而科學地預測兒童青少年眼屈光發育是否偏離了正常走勢,可對學生會不會發生近視、何時發生近視以及近視增長速度、并發癥發生風險等做出科學判斷。
減少近視發生率的關鍵要點則在于預防,因為近視一旦發生,目前尚沒有有效治療近視的手法,只能盡量控制近視度數的加深。戴鴻斌建議,孩子3~6歲開始,應每年做一次全面視光檢查并建立屈光發育檔案。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遠視眼”,隨著年齡的增大,加上近距離用眼習慣的養成,慢慢的從“遠視眼”發展成為“近視眼”。因此早期通過對眼軸、視力狀況的檢查,能采取預防措施保護好孩子的“遠視儲備”不被消耗,有效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
控制電子產品的教學總時長
《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指出,“學校要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指導學生科學規范使用電子產品,養成信息化環境下良好的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控制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得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改變課堂,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對課堂效率的提高起到積極作用。”漢陽區楚才小學教導處主任楊敏說,但不可回避的是,使用平板電腦、電子白板等,確實會對學生視力產生影響,所以學校對這一塊也一直非常重視,例如會嚴格控制學生使用平板電腦上課或做作業的時間,禁止連續使用時間超過15分鐘;注重糾正學生的電子設備使用姿勢;這學期,該校還斥資將學校一半電子白板都更換成配備液晶屏的交互智能一體機。
記者隨機采訪多名中小學教師發現,他們均認為信息技術的使用,對課堂有著顯而易見的好處,但老師平時鼓勵和監督孩子的用眼行為也很重要,要教會學生合理使用電腦的同時保護好視力。“青少年視力保護必須更加重視,但這不僅是學校的問題,也需要家長配合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腦,注重用眼習慣。”
漢陽區西大街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吳榮俊,同時也是一個母親。吳老師說,她也希望使用電子產品完成的作業能少一點,但平時家長也要注意孩子完成書面作業姿勢、在家使用電腦時間過長等,老師和家長應多鼓勵孩子參加戶外活動,規范孩子們的用眼習慣。
專家建議三方配合防控近視
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吳建華院長表示,青少年近視眼防控必須建立綜合防控體系,需要全社會參與青少年近視眼的防控工作,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教育部門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以及家長的配合參與。學校重視、家長關注、專業醫院干預三方共同配合是控制兒童青少年近視發病的有效辦法。
記者從武漢市教育局獲悉,武漢市92所重點學校監測數據顯示,該市中小學生標準化視力低下率從 2014年的50.83%下降到2017年的45.45%,實現“3連降”,其中小學階段分別下降0.2%、2.45%、3.31%。
武漢視防中心主任楊莉華說,“學校、家長、專業防控機構”三方共管可以全面調動學生的自覺性與主動性,保障防控工作措施落到實處,防控效果的持續和有效。
學校是學生視力健康管理的主要平臺,是溝通學生與家長的橋梁。應按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制度,開展學校日常視力健康管理相關工作。家長是學生的監護人,是落實視力健康管理各項措施的關鍵。專業防控機構主要是提供近視防控專業服務的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在政府主導下,學校、家長、專業防控機構三方各盡其責,齊抓共管,才能實現“不近視、遲近視、慢近視、低近視”的防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