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艾紅霞 通訊員 沈商軒
外資,不但是資金,也往往意味著先進的產品、技術、管理。
外資涌入,經濟活力澎湃。上半年,我省利用外資交出年中“成績單”:實際使用外資63.3億美元,居中部首位;在鄂世界500強269家,居中部首位。
面對明顯變化的外部環境,如何保持利用外資的良好勢頭?“下一步,將通過加大開放,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有針對性地鼓勵外資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外資入鄂,步伐更穩健
7月2日,孟加拉國獨資企業吉利喜(宜昌)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在宜昌自貿片區拿到營業執照。
企業法人代表杰伊·侯賽因,孟加拉國頗具規模的黃麻經銷商。他計劃在宜昌建立分撥中心,面向全國銷售黃麻、水果、糧食等農產品,并采購宜昌的柑橘罐頭和鮮果,預計年進出口約2000萬美元。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實施,湖北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對外商的吸引力持續增強。
數字顯示,今年前7月,我省新設外資投資企業 247家,同比增長55.4%;實際使用外資70.3億美元,同比增長8.2%。
外資的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前7個月,全省制造業新設外商投資企業77家,同比增長83.3%;服務業外資結構持續改善,生產性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大幅增長,其中信息傳輸和軟件信息服務、科研技術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0倍、84.4%,金融業實際使用外資從上年同期108萬美元增加到2.3億美元。
伴隨開放的蹄疾步穩,外資進入到湖北更多領域。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省將出臺擴大開放、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等措施,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吸引更多外資來鄂布局。
吸引“大個子”,促產業升級
親戚越走越近,朋友越走越親。
下個月,湖北將迎來開放盛事——9月11日至13日,2018“世界500強對話湖北”在漢舉行。屆時,法國電力、康寧、費森尤斯、戴爾等世界500強的重量級企業家,將集聚湖北。
省商務廳副廳長黃謀宏說,這是繼鄂粵港澳、楚商大會、華創會、臺灣周、中國中部國際產能大會后,我省又一個大型省級招商引資平臺,“這是專門針對世界500強企業和全球知名跨國公司的重要平臺。”
除了打造多樣化引資平臺,荊楚各地還創新外資招商模式,做大做強產業鏈。
強力推進產業鏈招商。襄陽高新區圍繞汽車整車項目引進36家配套商;孝感打造日商產業園,緊盯產業鏈核心,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20多家;荊門圍繞特色主導產業,按企業需求定制廠房、租賃設備,吸引龍頭企業“拎包入住”。
去年4月1日成立的湖北自貿區,成為外資扎推之地。創新管理體制,實施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激發了市場活力。今年前5月,武漢、宜昌、襄陽三個片區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9家,合同外資9.3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6.2億美元,占全省總額的12%。“利用外資,既要看數量規模,也要看質量、看發展。”省商務廳外資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更深層次、更多渠道,大力吸引優質外資進入湖北,有利于推動湖北產業轉型升級,助推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省商務廳將落實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鼓勵外資投向新能源汽車、專用車、航空、船舶、物流等產業項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并推動自貿試驗區、國家級開發區發揮吸收外資主陣地作用,推進國際合作產業園區建設。
優化環境,讓外企“安家”湖北
“明年4月本田武漢三廠投產后,本田在武漢的產能將達到63.2萬輛。”7月12日,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會上,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中熏,高度評價湖北營商環境和人才交通優勢。
以更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讓在鄂投資的外商們便利更多、效率更高、勁頭更足。
世界500強、汽車線束系統全球供應商安波福,去年2月與荊州開發區簽約,4月建廠房,10月投產,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建成、當年投產。高效的落地速度,讓安波福于今年5月再次投資新建1萬平方米廠房,擴大新能源汽車線束產能。
今年以來,武漢的康明斯發動機項目、法國法雷奧車燈項目、襄陽的正大實業項目等也紛紛增加在鄂投資。“投資環境越好,企業越有信心。”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總監王萍介紹,去年6月,公司將一家供應商引入紅安縣,基建完工后遭遇招工難,在省商務廳幫助下,順利完成了招工。
改善投資環境,是穩外資的重要舉措。省商務廳外資處處長陳斌介紹,我省已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意見》,從多個方面來加快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下一步,將完善重點企業聯系機制,持續開展“訪外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活動,“營造公平透明便利、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掃除外資企業經營中的痛點問題,吸引更多外資企業落戶,使湖北真正成為國際投資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