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周洲(中)在教學生舞蹈
楚天都市報記者柯稱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黃士峰
山村缺教師,特別是缺藝術專業教師。34歲的恩施州鶴峰縣女教師周洲,2007年從湖北民族學院音樂學專業畢業,2008年放棄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大山深處,成為當時當地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全職音樂舞蹈教師。十年來,她服從教育部門安排,先后調動了五所農村中小學。山路十八彎,她就像一個布道者,每到一處就為孩子們搭起舞臺,點亮他們心中的藝術夢想。
孩子們在床板舞臺上載歌載舞
周洲回鄉任教首站是鶴峰縣太平鄉賀龍希望小學。為了打開孩子們的心扉,周洲將音樂課設計成舞臺教學,不僅傳授音樂課本上的知識,還編排一些小舞蹈讓大家邊唱邊跳。逐漸,她的課堂成了學校氣氛最活躍的課堂。“要讓農村孩子擁有屬于自己的舞臺。”周洲決定籌辦一場“六一兒童節文藝演出”。演出前一個月,她每天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都在輪班排練,排出了21首合唱歌曲、13個舞蹈節目。
演出當天,周洲和老師們把課桌拼在一起,上面搭上寢室搬來的床板,這所希望小學的第一場大規模文藝匯演,就在這樣簡陋卻溫馨的舞臺上,順利進行了。孩子們載歌載舞,歡聲笑語在山谷里回響。
兩所學校同時任教一年
有了賀龍希望小學的經驗,周洲此后每到一所學校,都會用大量課余時間操辦文藝匯演,十年間她幫助上千名山村學生登上了藝術舞臺。“最多時一次有200多個孩子表演,最少也有30多個學生,每一次都記憶深刻。”周洲說,2016年她調往燕子鄉清湖雙環集團希望學校,那里的孩子從未登臺表演過。去年,她組織30名學生自己編排節目,自己裝飾舞臺,“雖然是自己演自己看,但孩子們第一次有了自己做主角的感覺。”
2010年,周洲被調到鐵爐民族中心學校任教。那年,鶴峰縣一中流失了兩位音樂專業老師,為了不耽誤孩子們的藝術高考,縣教育局希望她能承擔一中藝術生的輔導工作。周洲沒有猶豫就答應了。
鐵爐鄉是鶴峰最偏遠的一個鄉鎮,當時坐車過去要四五個小時,中途還要繞道湖南。每周一至周三,周洲在一中上課,星期四至星期五在鐵爐鄉。每周三下午的課一結束,周洲就要坐兩三個小時的車到走馬鎮,在那里留宿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再坐車去鐵爐鄉上課。有一次,她在周三下午輔導學生誤了車,只能第二天凌晨四點起床,由愛人開車送去鐵爐鄉。
這樣的兩地奔波,周洲堅持了一年。
培養6名藝術生回鄉任教
鶴峰職業技術學校藝術老師洪琪,是周洲的學生。“當時她負責我們藝術生的形體課,每個人都是手把手地教。”洪琪說,說是藝術生,其實她根本沒有舞蹈基礎。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學后,周洲都會陪著洪琪單獨加練。她們找了一間空教室,撿回幾塊碎鏡子,就在水泥地上練舞,在舊沙發上練下腰,“周老師常常飯都顧不上吃”。
洪琪考上了沈陽音樂學院,2016年,她也回到家鄉從教。周洲說,農村孩子學藝術主要是建立自信、培養情操,受條件限制很難真正走這條職業道路。讓她最欣慰的是,在她培養的為數不多的藝術類大學生里,有6人最終回到鶴峰,走上講臺,為更多的孩子點亮藝術夢想。
農村那么大,僅靠一個周洲和她的學生,力量實在有限。為此,每年暑期進行的湖北新教師崗前培訓,周洲都會自愿來漢參加,擔當教師培訓輔導員,在教與學中汲取更多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