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指著跑入胸腔的肝臟和膽囊
一般人的肝臟膽囊結腸都在腹腔里,和胸腔里的心、肺隔著一層膈肌,相安無事。杜爹爹的肝臟膽囊結腸“侵占”了胸腔,右半邊肺像一個漏氣的氣球,癟得只剩下三分之二,接受了手術治療。昨日,已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杜爹爹活動自如。
84歲的杜爹爹是鄂州人。據他介紹,十七年前,他因為路滑從陡峭的斜坡上滾落,導致右上肢粉碎性骨折,作了內固定手術,右邊肋骨骨折,進行了保守治療。
今年7月5日起,他發現自己飯后上腹部脹得厲害,還伴有午后37.8度左右的低燒。12日,他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肝膽胰外科就診。檢查顯示他患上了膽總管結石、膽囊結石合并慢性膽囊炎、肝功能受損等疾病。
20日,該院孫權教授為他做腹腔鏡探查手術時發現在腹腔根本找不到膽囊和膽總管,與家屬溝通后,實施了開腹手術。術中醫生驚呆了:杜爹爹的膈肌破了一個直徑大約5厘米的窟窿,肝臟膽囊和部分結腸向上翻轉180度越過“窟窿”,“跑”進了胸腔,左邊與心臟粘連,右邊擠壓肺部,后方粘著下腔靜脈,術中一不小心,很可能出現心臟損傷、大出血等危險。孫權教授聯合胸心血管外科專家,歷時5個小時,成功將肝臟膽囊結腸與心臟、下腔靜脈分離,翻轉回腹腔,取出了結石,并對破損的膈肌進行了修補。
孫權教授說,人的膈肌很薄,厚度大約1厘米,很容易破裂,發生隔疝。先天性發育不良和外傷是導致隔疝的兩大原因。杜爹爹有外傷史,很可能是外傷的巨大沖擊力,導致膈肌破裂,內臟位置發生改變,才使得肝臟膽囊結腸“跑”入胸腔,所幸杜爹爹并未出現呼吸功能障礙、消化道梗阻等嚴重后果。
孫權教授提醒,外傷的患者要全面檢查,盡早發現“隱形損傷”。另外,體育鍛煉也可以增強體質,比如仰臥起坐之類的運動,可以增強腹肌的力量,有助于降低疝氣的發病率。(陳晨 通訊員 楊麗麗 廖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