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醫生為患者壓止血的鹽袋(馬賽克)
血紅蛋白低于常人的二分之一,急需輸血卻遭遇“供血緊張”,17歲的兒子想獻血卻不到法定年齡,管床醫生見狀主動獻血400毫升,輸血科根據患者狀況及時調配到血液輸注,避免了休克的危險。26日,得知此事的患者感動得熱淚盈眶,拉著醫生的手說:“我一輩子都感激你。”
52歲的譚先生是恩施人,兩年前出了一次大車禍,全身多處受傷,在當地做了手術。手術后骨折部位和傷口愈合得不太好,左側股骨骨不連,傷口感染。7月10日,他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骨科創傷修復科。16日,該院余國榮教授團隊為他做了清創+閉式負壓引流術,清除壞死組織異物,解決感染問題。23日,余國榮教授團隊又為他做了股骨骨折開放復位內固定術,髂骨取骨術及自體骨移植術。手術很大,加上患者左腿內瘢痕多,滲血滲液多。盡管輸注了一定量的血液,但患者的血紅蛋白仍一度降至51g/L。再次申請輸血時,輸血科因為“供血緊張”無法滿足。由于獻血者和其直系親屬享有優先用血的權利,患者年僅17歲的兒子想要獻血,為父親爭取優先用血權利,因沒達到法定年齡,未能如愿。看到患者的焦慮和無助,管床醫生趙勇主動獻血400ML,希望通過自己的付出緩解供血緊張狀況,讓確實需要輸血的患者獲得輸血治療。輸血科也為趙醫師急患者之所急的精神感動,積極調配,為患者爭取到血液,25日下午患者得以順利輸血。
該院輸血科主任付有榮說,學生、軍人和市民是獻血的主要群體。每年暑假,隨著學生放假,以及持續高溫市民外出減少,武漢都會遭遇“供血緊張”。此時,輸血科只能將有限的血液優先供血給急診大出血和危重癥患者。譚先生是外傷手術后的患者,也確實有輸血適應證,通過調配,最終為他爭取到了血液。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向趙勇醫師一樣,在供血緊張時期積極獻血,為需要輸血治療的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該院骨科創傷修復科余國榮教授說,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紅蛋白為130-175g/L,患者血紅蛋白已低于正常值的一半,有休克的危險。趙勇醫生看到“供血緊張”,為患者獻血的精神值得贊揚。
得知醫生為父親去獻血,昨晚連夜從千里之外趕來的譚先生的女兒再三對趙勇醫生表示感謝。
隔壁床患者李先生聽說這件事,感慨地說:“這么為患者著想的醫生,真是好醫生,值得贊揚。”
談到為患者獻血的事,趙勇醫生說:“我每年都會定期獻血,看到患者用血這么困難,我就順便去獻了一次,一件小事,不值得一提。”
據了解,趙勇醫生是一個熱心快腸的人,而且身體素質很好,是醫院籃球隊隊員,去年還參加了“漢馬”,年初因下班途中背行走不便的患者到病房,獲贊“武漢好醫生”。(陳晨 通訊員 楊麗麗 胡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