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金剛鉆”,攬不了“瓷器活”。
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好吃的肉”都已吃完,剩下的多是“難啃的硬骨頭”。
新時代,新使命,如何練就過硬的專業素質,提升本領善擔當?
鉆一行精一行,鍛造專業精進的“金剛鉆”
在很多人眼里,環保工作“不好搞”,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
環境監測更是要天天與霧霾、毒氣、廢水、污泥、細菌打交道,既繁瑣又危險。
今年55歲的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總工程師馬先鋒,卻從沒退縮過,一干就是22年。“干一行就要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不能當‘門外漢’‘半吊子’。”滿頭白發的馬先鋒語氣堅定。“廢水靠看、廢氣靠聞、噪聲靠聽、廢渣靠摸。”2007年初,馬先鋒出任監測技術一室主任時,面對的是這樣的隊伍狀況。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馬先鋒決定“用三把火”改變環保監測技術落后的現狀。“第一把火”,組織培訓活動,將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并邀請業務骨干分享經驗。“第二把火”,開創省站員工收入量化管理的先河,人人考核,多勞多得。“第三把火”,推進數據監測“盲檢”,樣品上隱去來源信息,進行編號管理。“三把火”燒下來,科室圓滿完成了全省土壤調查、各項應急監測等任務,更培養了一批優秀業務骨干。
專業化是干事創業的基本要求,直接決定干部應對各種挑戰的能力。
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甲乳外科主任、黨員李三榮從醫多年,始終保持一鉆到底和專注做事的韌勁,把工作做到極致。
每天,他少則三四臺,多則10臺手術,在科室總是最早一個到崗、最晚一個離開。就算再忙,他總會擠出時間,不斷更新專業知識,緊跟醫學前沿。
“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靠的是真本領。”李三榮說,作為科室帶頭人,如果還是翻老皇歷,開太平方,是干不好事,也干不成事的。
解決“本領恐慌”,提升“抓經濟”能力
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
新常態下抓經濟工作,對領導干部是新的考驗。
去年,為培育一批湖北農產品知名品牌,省商務廳啟動實施“荊楚優品”工程,由綜合處牽頭。“因為不是一線業務干部,平日很少直接跟企業打交道,深感‘本領恐慌’。”處長張金安說,“‘荊楚優品’工程,是拿政府的信譽做擔保,必須辦好。”
張金安帶領部門同事,抓住一切機會學習,赴外省學習,向企業家學、向書本學、向市場學。
他們赴省直相關部門調研,做好頂層設計,推出“荊楚優品”工程目錄;調動各方資源,舉辦2017“荊楚優品”合作大會暨企業家年會,成立“荊楚優品”產業聯盟等,推動企業抱團發展、合作共贏。
擔當的底氣是能力。
從地稅局干部到村“第一書記”,宜昌市夷陵區駐村干部李民主坦言,一開始著實有點怵。
越“恐慌”越努力。李民主請專家考察后,決定鼓勵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
他先后10多次跑到東方昌綠茶葉公司,申請公司將茶葉收購點放在該村,解決鮮葉銷售難題;引進山秀畜牧公司,成立養雞專業合作社,與公司簽訂包技術、包防疫、包銷售的協議,解決土雞養殖和銷售問題;請來三峽職院教授,在田間給農民開學堂,解決核桃掛果問題。
在他的帶動下,三隅口村改造、新建茶園1100畝,改良核桃基地2000余畝,貧困戶紛紛養起了土雞和山羊。當年,僅養雞一項就實現銷售收入70多萬元,戶均增收1000余元。
拜群眾為師,在群眾工作中增長才干
“徐所長,鄰居將新房建在我的田里。”“我的牛跑到他家菜地了,他要我賠錢,你來評評理。”
6月14日一大早,宜昌市夷陵區下堡坪鎮派出所值班室就“吵”翻了天。“鄉鎮派出所每天面對最多的,都是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所長徐建坤說,“一起糾紛,是協商解決,還是走法律程序,沒有相關法律知識,就拿捏不準分寸;沒有溝通藝術,就得不到當事人的理解。”
今年5月23日,在一起意外死亡事故處理中,死者的姐姐和母親在公共場所拉橫幅哭鬧,引人圍觀。
徐建坤趕到現場后,先疏散了圍觀人群,隨后,耐心細致地講解賠償政策。“這樣的意外,誰都不愿發生,但既然發生了,我們就要堅強面對,坐下來好好商量解決。賠償金不會因鬧事而改變,相反,尋釁滋事還會受到懲罰。”入情入理的分析,讓兩人回到了談判桌前。
如何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讓群眾理解、支持并主動參與政府決策?鄂州花湖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陳國璋認為,發動群眾做群眾工作,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在順豐機場項目征地中,陳國璋負責平石村1203多戶的拆遷工作。他請村里20多位老黨員和德高望重的群眾代表參與,政策資料向他們開放,政策利好、補償方案全程公開。不到一周,就有老黨員帶頭簽訂協議,打開了工作局面。
每到一個組,陳國璋總是先摸排老黨員、老教師、在外知名人士、公職人員、企業家名單。一個個上門走訪,請他們提建議、出主意,贏得大家的信任。“拜群眾為師、虛心向群眾學習,在群眾工作中增長才干。”陳國璋說,半年的拆遷工作結束后,開發區年輕干部普遍反映,到群眾家走訪更有話說了,處理矛盾糾紛更有底氣了,群眾也更愿意向自己“掏心窩子”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能力的提升沒有捷徑,在基層淬火歷練、補齊短板,涵養干部擔當作為的底氣和勇氣,我們的事業才能薪火相傳、無往而不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娜、黃璐、彭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