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茜 通訊員 龔艷菊 周燕瓊
一個有著51年歷史的老牌國企,是因歲月的沉淀而自信從容,還是因大浪淘沙而遲緩暮氣?
顯然,宜昌經緯紡機有限公司屬于前者。這家始建于1967年的傳統機械制造企業,歷經滄桑巨變,卻執著于捻線機這一細分領域,不僅實現20年持續盈利,并在“馬拉松”賽道上從“追隨者”躍居成為全球技術領先的“隱形冠軍”。
6月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宜昌紡機“不老的秘密”。
從“老三樣”到“新三樣”
比6月的天氣更熱的,是宜昌紡機各個車間里迸發的生產熱潮。“截至5月,全年訂單已排得滿滿當當。”宜昌紡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順雙說,不少員工從大年初一就開始加班加點趕進度,依然沒辦法滿足訂單需求。
為什么如此紅火?“因為由‘老三樣’變成了‘新三樣’。”宜昌紡機副總經理汪斌一語道破。
汪斌所說的“老三樣”,是指公司原有的兩個型號的捻線機,賣給棉紡領域的中小企業,出口東南亞。而“新三樣”則是:直捻機、地毯機和玻璃纖維捻線機,賣給國內汽車、電子、建筑等行業大型企業,出口全球多個國家。
捻線機,紡織等行業的必需品,它能將多股細紗捻成一股,成為織造、針織用線。
變化從何而來?“公司堅持供給側改革,一只眼睛盯市場,一只眼睛盯產品,從單一的紡織捻線機擴展到玻璃纖維、電子行業、汽車輪胎等高附加值的捻線機。”朱順雙說,在捻線機行業,宜昌紡機一路趕超法國、日本等同行業企業,目前在部分領域優于德國企業。“對于中國企業能生產如此高端的捻線機,日本客戶常常感到不可思議。”
截至目前,宜昌紡機獲得50多項國家專利,其中自主創新20多項,具有多項世界領先的技術和創新成果,形成了以“宜昌加捻系統”為代表的國際化品牌。
多年“厚積”驚艷爆發
眼下,宜昌紡機生產的K3502地毯絲加捻機在市場上是緊俏貨。這份成功來自于一段3個月的“奇幻旅程”。
2005年,宜昌紡機跟意大利專家達成協議,合作開發地毯捻線機。
朱順雙說,美國是全球地毯加工制造和消費最大市場之一,其鋪地材料生產和銷售占全球市場的80%左右。當時,美國地毯絲加工裝備面臨大規模改造升級,市場機遇巨大。
經過幾年的潛心研發,宜昌紡機生產的首批4臺地毯絲加捻機樣機出口到美國地毯生產企業試用。
該加捻機用來生產高端地毯絲,核心部件“均捻器”及電錠轉速達1.1萬轉,位居世界第一,遠高于同行業的8000轉左右。“客戶對該機器的其他方面很滿意,但提出了一個非常棘手的要求。”汪斌說,當時研發出來的捻線機絲線裝量是300卷裝,因為美國人工非常貴,所以客戶希望能由300卷裝擴大到400卷裝,減少人工用量,且只給了3個月的時間。“增加100卷裝的要求不亞于推倒重來一次,我們只能全力以赴。”汪斌說,自己在宜昌紡機從事研發快30年,這一挑戰讓他印象最為深刻。
從設計到研發到試制,宜昌紡機僅用3個月交貨,這令客戶非常驚喜,也使宜昌紡機在美國市場贏得良好聲譽,美國最大的地毯生產企業一次性追加46臺訂單,實現了宜昌紡機產品首次出口美國。“令人驕傲的3個月快速研發能力,來自于宜昌紡機持續不斷的研發積淀。”汪斌說,近年來,宜昌紡機投入的研發經費占銷售額的10%左右,一般會領先市場兩年左右做好項目儲備。
挑戰“電老虎”
節能,是機械制造業的一個重要考量指標。宜昌紡機的節能之路,始于一則來自于對手的新聞。“當年,看到一條關于德國對手企業的報道,說該企業正在研發新型節能設備,較之傳統設備最大限度可節能40%左右。”汪斌說,看到這則新聞,宜昌紡機人大吃一驚,如果對方節能產品問世,宜昌紡機將非常被動。
捻線機因其高耗能,業界號稱“電老虎”。“于是,公司集中力量研發相關機型的節能升級版,2012年首批樣機面市。”汪斌說,以智能促節能,成為宜昌紡機戰略轉型的方向。
宜昌紡機研發的“筒紗智能打包輸送系統”使用機器人流水線,實現筒紗自動輸送碼垛和打包,每班組可減少3人,整套系統還綜合能源降耗15%。“數字化棉紡成套設備”則實現了粗紗、細紗、絡筒工序間全自動配送,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成套棉紡環錠紡設備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汪斌算了一筆賬,捻一噸紗線要耗電2000千瓦時(度),節能20%,每臺捻線機每年就可節約電費10萬元。“這僅僅是電費,還有人工、機器折舊等其他方面,綜合節能指標更可觀。”“由于勞動力等各項成本上升,其他國家紡織業的快速擴張,近年來,紡織業面臨的競爭形勢空前嚴峻。”汪斌說,以智能裝備為支撐,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希望宜昌紡機的努力,能助推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