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空氣質量監測。
三峽晚報訊 本報記者 譚廷/文 鄭聯學/圖
6月5日,宜昌市環保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5月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100%,同比增加 7個優良天。
環保部門發布的空氣質量數據究竟有多真?有無存在人為干預?……記者連續三天走訪調查,為你揭開宜昌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的真實面紗。
監測點:非運維人員一律不得進入站房
記者了解到,目前宜昌有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國控站點5處,分別是夷陵區站點(位于夷陵區環保局辦公樓頂)、西陵區白龍崗站點(位于宜昌市環保局樓頂)、伍家崗站點(位于伍家區政府樓頂)、點軍區站點(位于點軍區政府樓頂)和高新區站點(位于三峽大學理學樓頂)。
6日3時許,蔚藍色的天空懸著火球似的太陽。通過提前溝通、預約,在工作人員和第三方維保人員陪同下,記者來到白龍崗環境監測點外圍采訪。
該監測點位于該環保局7樓樓頂,監測站房是一間封閉式的平頂房屋,房門緊閉,在房屋的一側,搭著一鐵梯,直通房頂平臺。站房門口、平臺護欄、鐵梯的旁邊都掛著一塊約60厘米*80厘米大小的提示牌:“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城市站日常運維工作由運維公司負責,非運維人員一律不得進入站房、采樣……”落款為“環境保護部”。
站房平臺上裝有多個攝像頭和空氣采樣設備。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攝像頭和國家環保部聯網,這里有任何的風吹草動,國家環保部在網絡的另一端都了如指掌。
采訪期間,一旁的工作人員一再要求記者遠些,再遠些……
數據:自動采集傳國家環保部門
饒少林,宜昌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工程師。饒少林介紹,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主要監測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六項指標。
“為確保數據檢測的準確性、權威性,監測站所有設備、設施及相關監測原始數據是不允許地方環保部門接觸的,只能由環保部委托的第三方運維人員進行維保”,饒少林說,監測數據通過網絡自動上傳至國家環保部,經過篩選、比對、審核、統計后,再通過省環保廳一級一級下發到地方環保部門,地方環保部門通過數據復核后再向外公布。
除此之外,生態環境部還經常組織第四方人員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抽查。“抽查人員人員什么時候到,是些什么人員?在抽查人員到達監測站之前,地方環保部門一無所知。”饒少林說,“就是這些抽查人員,在到達某一個城市之前,他們此行的目的、去向何方,也是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真實數據下的壓力與動力
據環保部門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建有一個環保微信群,群成員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還有市政府分管領導。環保部門值班人員每天在群里公布前一天環境空氣質量考核指標完成情況及縣市區排名。
“面對群里每天公布的排名,覺得壓力非常大。”某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數據的壓力加上環境質量目標考核也給相關部門帶來了動力,不少區通過采取措施,污染指數排名逐步上升,空氣質量大有改善。“雖然去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完成了考核目標,但未來仍將面對雙重壓力。”饒少林表示,國家環保部門每年都會給地方下達考核指標,考核指標一年比一年嚴格,要求一年比一年高。因此,要完成年度考核目標將面對不小的壓力。另外,監測數據顯示,臭氧污染(主要包括汽車尾氣、印刷油墨污染、噴漆和有機試劑污染)目前仍處在一個不斷上升趨勢,遏止臭氧污染已成為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宜昌高新區環保分局副局長張煒說,高新區雖然化工企業較少,但以臭氧污染為主的汽車4S店、汽車修理廠比較多。高新環保分局采取涉揮發性有機物工業企業錯峰生產、禁止高溫條件下露天焊接和噴漆噴涂施工、霧炮降溫增濕等措施嚴格管控臭氧污染,目前效果明顯,據統計,1-5月臭氧濃度達到城區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