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武昌東湖路某單位宿舍內一住戶的充電插頭從天而降。
圖為:武漢市徐東大街一棟居民樓一樓走廊內停著不少電動自行車。
湖北日報訊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天縱
6月1日起,武漢市的一些小區在樓道內紛紛張貼起了醒目的紅色宣傳海報——“全民關注消防,生命安全至上。嚴禁在樓道內停放電動自行車”。
海報源自一項新措施。5月21日,省安委會發布《全省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方案》,6月至12月底集中治理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行為,電動自行車不得停放在建筑門廳、樓梯間、共用走道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室內公共區域;老舊居民小區應設置符合安全條件的集中臨時充電點;新建小區應同步建設集中停放場所和智能充電控制設施。
新政如何實施?如何既有效防控電動自行車火災,又方便群眾使用?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對武漢市數十個小區進行了走訪調查,發現超半數小區沒有設置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點,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情況仍較為普遍。
——隱患——
高空垂下電線,各式插座“接力”
住在高層居民樓,買了電動自行車,小區沒有公共充電點,怎么辦?那就用土辦法——高空垂插座下樓。
6月2日中午,洪山區團結大道紫金苑小區,一棟居民樓的5樓陽臺窗戶口,一根細長的白色電線垂到一樓,電線接著插座,插頭處于通電狀態。紫金苑小區隔壁的新世紀花園小區,幾乎每棟居民樓都可見到類似景象。小區的自行車棚里,一排電動自行車停在一起充電,充電器嗡嗡作響。
記者看到,自行車棚內沒有公共充電設施,全是居民自行接搭的充電插頭。其中一戶居民由于距離車棚較遠,用了3個插座“接力”才將電線牽至車棚。
在附近的華騰園、鵬程花園和七星花園小區,居民樓都有正在充電的電動車。“近年來,不少電器火災事故都是因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造成的。”國網省電力公司營銷部工程師佟翾表示,裸露在外的電線、插座經過太陽暴曬,特別容易漏電,引發電線短路甚至火災。另外,電動自行車在半夜充滿電后繼續進行充電,電池、充電器過熱也會引發火災。“樓道內停放電動自行車危險極大。”武昌水果湖街辦事處工作人員介紹,電動自行車短路后30秒就會出現明火,3分鐘火焰溫度達1200℃,有毒濃煙以每秒1米的速度迅速充滿樓道,居民一旦吸入3至5口有毒氣體,就會昏迷甚至窒息死亡。樓道內停放電動自行車,在發生火災時,也會阻礙人員疏散逃生。
——痛點——
部分公共充電點價格貴,日常維護“慢一拍”
配建了公共充電點的小區也有困擾。
6月3日中午,記者在武昌區東亭小區看到,盡管自行車棚內有公共充電點,但大多數居民仍選擇從家里垂插座“空中充電”。
在東亭小區自行車棚,記者看到,一排電動自行車公共充電樁豎在中心區域,兩旁零零散散地停著幾輛電動自行車。
一座公共充電樁有6個接口,能同時為6輛電動自行車充電。用手機微信掃描充電樁上的二維碼即可彈出充電頁面,收費標準為每小時0.6元,系統按充電時間計費,充完后可自動斷電。“我很少來這里充電,劃不來。”東亭小區住戶張順說,一般電動自行車充滿電需要8個小時,這意味著要花4.8元,而在家充電享受居民電價(最低0.558元/千瓦時),充滿電才1元左右。
另外,充電樁的日常維護也有問題,一些充電接頭接觸不良,無法充電。為何充電樁壞了不修?車棚管理員表示,自己只管車輛進出,設備是否運行正常他不懂。
在東亭小區附近的香榭水岸、世紀彩城小區,自行車停放區也安裝了公共充電設施,付費方式為投1元硬幣,1元錢可充4個小時,相比東亭小區充電樁更便宜。“這個充電站幾乎屬于公益服務設施,運營利潤非常少。”世紀彩城小區物業工作人員算了一筆賬:一般電動自行車充滿電需8小時,平均耗電量約2千瓦時,按一般工商業電價0.8444元計算,電費支出為1.6888元,而用戶投幣費用僅為2元。
不賺錢的項目,日常維護往往難到位。記者在世紀彩城小區充電站看到,插座老化嚴重,有的插不進插頭,有的插座投了幣不充電。
而在江岸區后湖幸福人家小區、武昌區曬湖小區,電動自行車公共充電點則采取包月收費方式,收費標準分別為每輛車每月40元和50元,住戶繳費后可不限時充電,電充滿后,車棚管理員會幫忙拔插頭。
幸福人家小區車棚管理員秦基盛說,車棚于2011年改造安裝了85個充電車位,每月他收取的電動自行車充電包月費,減去車棚電費支出,就是他的收入,每個月收入不到2000元。
除了社區公共充電點,武漢市的電動自行車專賣店和維修點大多配有應急充電設備,1元錢快速充電10分鐘,可跑3至5公里。“應急快充用多了會傷害電動自行車電池,不推薦作為常規充電方式。”武漢雅迪電動自行車和平大道店老板王帥說。
——對策——
要“堵”更要“疏”,公共設施應植入“共享基因”
我國電動車保有量超過2億輛,是名副其實的全球電動自行車第一大國,騎電動自行車已成為老百姓中短途出行、避開交通擁堵的最佳方式。
電動自行車越來越多,公共充電點配套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隨之而來的便是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的災難性后果——
2017年12月13日,北京一輛電動自行車充電引發火災,造成5人死亡;2017年9月25日,浙江玉環市一棟五層樓出租屋火災造成11人死亡,起火原因為一層門廳電動自行車充電線路短路;2016年8月,深圳發生電動車充電火災,7人死亡……
省安委會發布的《方案》,就防范電動自行車亂停亂放、違規充電等行為作出明確要求。如何在“堵”的同時,更好地“疏”?“先把宿舍區自行車棚、地下停車庫利用起來。”6月4日,在省社科院東院宿舍,該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匡緒輝指著宿舍區廢舊的自行車棚說。
匡緒輝說,由于缺少公共充電點,群眾“空中充電”是不得已而為之。《方案》出臺后,許多居民區都會遇到類似問題,建議采取自籌資金或引入第三方企業的方式,先把自行車棚、地下停車庫資源利用起來。
在武漢郵政公司東亭投遞站,有一個可容納110輛電動自行車的停車區,該停車區配備了時控開關,可自行為充滿電的車輛斷電。“投遞站仍有閑置充電資源,未來在特定時段、特定區域,可逐步探索向公眾有償開放。”東亭投遞站站長余部明說。
武昌區曬湖小區住戶程石運認為,要實現住宅小區、院落全面實現“集中停放、集中充電”,首先要解決老小區沒有公共停車區和沒有物業管理的問題,社區機構應加強資金、政策支持,鼓勵規模較大的物業公司,承擔一部分周邊區域共抓、共管、共治工作。“電動汽車充電站硬件基礎好。今后,電動汽車充電站可探索加裝電動自行車充電樁,讓電動汽車和自行車都能來充電。”匡緒輝建議。“可裝卸的輕量化電池是電動自行車的發展方向。”武漢雅迪電動自行車和平大道店老板王帥則說,因電動自行車偷盜電池的行為時有發生,能隨時拆卸電池的自行車產品逐漸增多。這類輕型電動自行車,電池可帶回家充電,功率與家用吸塵器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