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咸寧89歲婆婆義務燒茶數十載:我走了,就讓兒子接著燒!
楚天都市報5月28日訊“我走了,就讓兒子接著燒!”27日上午,正在廚房忙活的婆婆徐桂梅對記者說,她今年馬上89歲了,不知道還能活多久,如果她走了,義務為路人燒茶的活兒就交給兒子。據了解,婆婆義務燒茶數十載,連她自己都記不清有多少年了。
徐桂梅家住在通山縣廈鋪鎮藕塘村四組石灣,廈鋪河從她家門前過,她家旁邊建有一座鐵索橋,是兩岸村民過河的必經之路。早上下著雨,楚天都市報記者在該橋橋頭看到,橋頭左側的水泥墩上擺著一個不銹鋼茶缸,旁邊用繩子系著兩個茶杯,上面撐著一把傘遮雨。茶缸里的茶水還剩在大半缸,記者舀了一杯,茶水清涼可口,有股淡淡的甜味。
“沒有什么,小事兒!”說起燒茶,她樂呵呵地說,自己老了沒有事做,給路人燒點涼茶解暑,每天晚上她燒好開水泡茶,等到第二天一早6點,準時送到橋頭,如果天氣不熱,就只燒一缸,如果天氣炎熱,她到下午3點左右還添一道茶水。晚上將茶缸和茶杯收回,將茶缸里剩下的倒掉,回來將茶具清洗干凈。
“這些都是我自己采的!”她拿出兩個罐子介紹,天熱解渴消暑,除了放茶葉,還要放一點中藥,這樣喝了不容易中暑。她的兒子鄭遠托今年63歲,他說以前河里沒有橋,大家都是淌水過河干活兒,從大集體分灶吃飯到現在,每到天熱季節,母親都會燒幾大缸茶,放在堂屋端給路人喝。
2009年,政府出資建橋,結束了村民千年過河難的歷史,村民積極響應,徐桂梅婆婆還捐了200元錢,她說自己沒有能力捐得太少,她想做得更多一些,于是將放在家里的茶缸擺在橋頭,每天都義務燒制涼茶供路人解渴。
“每年農歷三月初一開始,到十月初一結束。”鄭遠托介紹,每年在清明節前,母親都會帶著他上山摘野茶回來制茶,準備好一年的茶葉,并且在每年的秋季,會上山挖中藥,配著茶葉一起燒制涼茶。
徐桂梅婆婆說,她1946年嫁到這里,從沒有房住沒有飯吃,到吃飽穿暖,到現在住樓房,并且每月還有國家補助,活了80多年,看著日子越來越好,她表示能做一點就多做一點。
“現在我還能動彈,如果我哪一天走了,就讓兒子接著燒吧!”徐桂梅婆婆望著兒子笑呵呵地說,鄭遠托欣然點頭答應。
責編:陶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