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評論員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從根本上要靠供給側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線。
“要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破’和‘立’上同時發力,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的重要講話,針對湖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重要要求。
“破”“立”并舉,破是前提。破什么?主要就在破除落后的無效供給,徹底摒棄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的老路,為有效的、中高端供給和新動能發展創造條件,留出空間。我們要以壯士斷腕、刮骨療傷的決心,在鞏固去產能既有成果基礎上,推動總量性去產能向結構性優產能轉變,積極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加快出清過剩產能,依法處置僵尸企業,絕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破”“立”并舉,立是重點。立什么?就是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在如何“培育新動能”上,習近平總書記以“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生動比喻深刻闡述了這個問題,“原來的鳥飛了,籠子騰空了卻沒有新動能進來,不行;眼神不對,換進來的鳥對生態整治有弊無利,也不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我們要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開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三年攻堅行動,滾動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大力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設計、生產、運營等核心環節的深入應用,加快建設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同時支持勞動密集型企業裝備技術改造更新,促進質量和效益雙提升。培育壯大新動能,我們要做大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有競爭力、影響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同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和協同創新,打造一批軍民融合示范基地和特色產業,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發揮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激勵作用,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如果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的老套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坐失良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硬仗。打贏這一場硬仗,我們既要有“不破不立”的堅定決心,更要有“破并且立”的有效行動,把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中的各項任務,扎扎實實向前推進。在破舊立新中,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我們必將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落實成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的精彩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