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習嘉賓
陶良虎 湖北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委宣講團成員
提要
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涉及水、路、港、岸、產、城等多個方面,要運用系統論的方法,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長江經濟帶的各個地區、每個城市在各自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從整體出發,樹立“一盤棋”思想,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形成整體合力。
——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時指出
兩者絕不是對立關系,而是相互促進、辯證統一的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長江、視察湖北期間,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明確提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正確把握的“五大關系”,其中談到要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努力把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我們都知道,長江綿延6300公里,長江經濟帶覆蓋11個省市,約1/5的國土面積,體量龐大、情況復雜。沿江有平疇沃野,也有峰巒競秀;有國際門戶,也有貧困深山,發展程度差距不小。“自身發展”與“協同發展”之間,有沒有矛盾,能真正協同起來嗎?
陶良虎: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國家促進區域協調的三大戰略之一,長江經濟帶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流域經濟帶。習近平總書記把“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放在“五大關系”的壓軸位置,這既是對長江經濟帶流域內各省市發展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希望長江經濟帶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能在促進整個國家區域協調發展中更好地發揮帶動作用。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所謂協同發展,主要是指協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個體,相互協作完成某一目標,達到共同發展的雙贏效果。協同發展論已被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確定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我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同樣適用。長江經濟帶覆蓋的省市雖然發展程度有較大差距,但各自發展與整體發展絕不是對立關系,而是相互促進、辯證統一的,是可以有序協同、有機融合的。
發展目標的同向性,期待實現協同。無論是最發達的長江下游國際門戶上海,還是長江上游深度貧困地區,盡管發展階段不一,但是所有地區和省市在保護長江生態、促進經濟發展、持續改善民生,實現長江經濟帶繁榮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同向的,沒有任何地區、城市是違背這一共同愿景的,所以相較于亞馬遜河流域、萊茵河流域等這些跨國境流域協同開發,我們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的基礎是牢固的。
自身的差異性多樣性,需要加強協同。長江經濟帶覆蓋11個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這里有國內最先進的研發基地、設計和制造中心,也有蘊含著巨大潛力的市場需求;有豐富的勞動力市場,也有最繁忙的多聯式內河航運,各地區各省市的資源稟賦的多樣性、差異性、互補性非常強,在發展中是“你離不開我,我少不了你”的關系。
競爭機制的日趨公平性,能夠保障協同。協同發展離不開統一、公平、高效的市場環境。隨著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取得新進展,過去那些因行政區劃導致的市場分割、不公平的招商引資政策等得到了逐步清理和整頓,整個長江經濟帶的市場競爭環境更加公平,這也為實現協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當然,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極少數地區還不能正確處理自身發展與協同發展的關系,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只顧自己不及他人”,具體表現在:在招商引資上“你爭我奪”,惡性競爭;在生態治理上“你推我躲”,推卸責任;在產業遴選上,“你上我隨”,同質競爭,等等。這主要是少數地方片面追求本地區短期利益導致的。長江經濟帶自身發展并不意味著要以犧牲其他地區發展為代價,恰恰相反,自身發展與其他地區協同發展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
從“九龍治水”到“一盤棋”
記者:長期以來,長江沿岸“各唱各的調”,流域管理“九龍治水”,條塊分割嚴重,銜接不協調。在考察長江途中,習近平總書記以“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的名句,指出長江上中下游共進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強調“長江經濟帶不是一個個獨立單元,要樹立一盤棋思想”。樹立“一盤棋”思想,對于沿江各省市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思路和行動提出了怎樣的要求?如何解決好全流域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等問題,給子孫后代留下清潔美麗的長江?
陶良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樹立“一盤棋”思想,這是有著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問題導向意識的,也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樹立“一盤棋”思想,對于沿江各省市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思路和行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從四個方面來重點把握:
一是要有大局觀,堅決服從國家戰略。長江經濟帶貫穿東中西部,上游有上游的考慮,下游有下游的謀劃,中游有中游的利益,這很正常。但是在“一盤棋”思想要求下,各地必須把國家和民族的總體利益擺在首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決策部署上來,絕不能“各唱各的調”。二是要有責任感,積極主動作為。長江經濟帶各地區有自身實際,下好“一盤棋”,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立足特色和資源稟賦,積極主動作為,編制專項規劃,以自身發展這一“棋子”,來服務和貢獻整個長江經濟帶“大棋盤”。三是要有合作精神,沿江各省市在產業發展、生態治理和民生改善等方面,要加強協作溝通,不能搞惡性競爭、“以鄰為壑”。加強各省市間產業、科技、市場、人才等領域合作,發達省份要加大對欠發達省份對口支援和協作力度,縮小區域差距,形成整體合力,實現共同富裕。四是要有創新精神,更多地以改革的思路、創新的辦法和市場的手段來解決各類問題,加快建立起適應長江經濟帶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推動長江經濟帶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最重要最迫切的就是要解決好全流域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這個問題,破解這個難題的關鍵還是要樹立“一盤棋”思想,堅持全流域協同推進:治理和修復規劃要全流域全系統覆蓋,要完善主體功能區布局,統籌推進長江沿岸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的綜合治理,不能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理和修復行動要全流域省市共同參與,重點是對長江水資源保護和治理集體行動,形成合力;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建立全流域的合理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建立全流域的專業化監管與執法隊伍,加強聯防聯控,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各種生態環境違法行為。
打造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
記者: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涉及水、路、港、岸、產、城等多個方面,怎樣才能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還有哪些瓶頸需要破解?
陶良虎: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黃金經濟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做好頂層設計,發揮引領約束功能,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形成整體合力,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
目前,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將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依然還面臨著不少瓶頸:流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較多,跨區域協調機制還有待強化,重大難點問題難以協調到位,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建立,沿江深度貧困地區穩定脫貧難度依然較大等等,都成為影響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制約。對長江經濟帶來講,高質量是方向,高效是要求,有機融合是手段,協同發展是方法論,重點可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突破,以此帶動整個經濟帶融合發展:
首先要加快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沿江各省市應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產業優勢,避免同質化競爭,加快培育以國際先進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沿江省級以上開發區為載體、以大型企業為骨干、以擁有全球競爭力和國際品牌為核心的世界級產業集群。其次要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發揮好黃金水道的綜合效應,帶動沿江省市共同發展,比如從舟山港的江海聯運,到華東、華南等地的“鐵水聯運”,再到武漢、重慶的中歐班列,每個城市的小點串起整個長江的黃金水道。三是要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培育世界級城市群,以中心城市來帶動“中心城市+特色小鎮”協同融合發展。四是要突出利益關系協同,加快構建多元、分層、一體化的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機制。建立宏觀層級上的部門協調機制,統籌研究解決長江流域總體規劃、重大產業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尤其是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布局合理優化和沿江口岸業務的合理分工與通關協作,提升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系統性和協同性。建立上中下游各省級政府之間的經常性對話機制,由相關部委指導、地方政府輪值,共同協商省際交通、市場、環保、防疫等聯動協作問題,形成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的區域政策協同。
長江經濟帶有機融合不僅僅只是沿江省市之間的融合,還必須具備全球化的眼光,提升全球配置創新資源能力,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大局。將長江經濟帶重點產業優勢與國外需求緊密結合,在“全球制造”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中不斷鞏固放大“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優勢,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