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康 通訊員 梁學東 王征
大數據時代,怎樣以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審判、訴訟服務和司法管理?
怎樣推動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讓審判更智能,讓司法更陽光?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近日對我省“智慧法院”探索進行了探訪。
網上可立案,在線能繳費
3月10日,律師孫虎登錄湖北法院律師訴訟服務網上立案平臺,在系統的提示下,填寫受委托的案件信息,掃描文件并提交到棗陽法院。該院立案庭法官在接到起訴后,第一時間通過立案系統進行審核,認為申請材料齊全,內容真實,給予了“立案通過”的審核意見,并按規定及時辦理立案手續。
在過去,完成立案后,當事人或代理律師需前往銀行網點繳納訴訟費,然后返回法院遞交繳費憑證。
4月16日,襄陽市樊城區人民法院在我省率先開通線上繳納訴訟費功能,律師或當事人通過APP、微信、支付寶即可實時繳費。開通首日,16人線上繳費成功。
異地可開庭,全程能直播
3月27日,在來鳳縣人民法院舊司人民法庭庭長王濤的主持下,身在來鳳的張某和遠在浙江的丈夫丁某通過同步音視頻隔空對話,完成了離婚案的陳述、答辯、舉證、質證、辯論、調解等庭審環節。
王濤介紹,法庭受理這起離婚案后,通過電話和微信聯系雙方,核實身份、送達材料。考慮到夫妻雙方距離較遠,為節省時間成本、減輕當事人經濟負擔,在征得二人同意的情況下,安排了本次視頻庭審。
4月20日上午,武漢市民劉俊訴武昌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一案在武漢鐵路運輸法院開庭審理。關注此案的市民周軍在家中電腦打開“湖北庭審公開網”中的直播鏈接,視頻中,6個監控鏡頭從法庭全景、審判席、原告席、被告席、旁聽席等多個角度展現了庭審實時進程,“法官、原告、被告、辯護律師的對話都聽得一清二楚,與在現場觀看沒什么兩樣。”
通常,庭審結束后,法官完成的裁判文書需要法院蓋章后才能送達當事人。
在過去,由于地處偏遠,南漳法院九集法庭都會每周一次,集中將累積的法律文書送往縣法院。
在法院電子簽章系統的幫助下,這一問題迎刃而解。該庭法官陳濤介紹,達成調解的案子通過電子簽章系統網上申請用印,現場就能打印出文書,不僅節省了法庭的時間,也為當事人提供了便利。
全流程網上公開,公平正義可見
“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省法院信息處副處長徐光武介紹,依托信息化手段,省法院建設了“湖北法院訴訟服務網”,集中公開全省各級法院的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及執行信息,并向當事人和社會公眾提供案件查詢、網上信訪、法律咨詢等網上訴訟服務。
“當事人上網就可以查詢到詳細的案件流程信息和執行信息;足不出戶即可了解開庭時間、案件審理進度、庭審視頻、裁判文書等相關案件信息。”徐光武介紹,平臺啟用以來,我省法院已對外公開案件信息3078419件,庭審直播案件17769件,公開執行信息837505件,上網發布生效裁判文書1639929份。
4月23日,記者在省法院綜合信息管理中心看到,法官輕輕點擊鼠標,就可調閱全省法院審判執行、隊伍建設、司法公開等各方面數據信息,對全省法院案件從立案到結案進行全程跟蹤,對可能違規、“踩線”的流程節點即時提示、預警。
據介紹,全省128個法院和674個人民法庭已全部建成局域網,并接入到法院專網,實現網絡全覆蓋;全省三級法院普遍建立了科技法庭、視頻接訪室、遠程提訊室,具備庭審同步錄音錄像、網絡直播等功能。未來,全省法院將利用信息技術,不斷拓寬司法公開和便民利民新渠道、新途徑、新領域,做到“讓信息多跑腿、讓當事人少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