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長江中上游第一港——武漢新港陽邏港。(視界網 肖勁松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韓煒林 廖志慧潮平岸闊,百舸爭流。
編者按
2012年11月8日,北京。黨的十八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宏大藍圖向世人展開,中國新時代揭開歷史性序幕。
2013年盛夏,習近平總書記冒著暴雨,頂著烈日,行走在荊楚民眾中間,深情寄語湖北堅持“四個著力”,“建成支點、走在前列”。
殷殷囑托,厚望如山。
牢記囑托,砥礪前行。
省委、省政府扎實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貫徹執行中央方針政策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按照“五位一體”總部署,帶領6000萬荊楚兒女奮發作為,精心作答新時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的歷史考卷,奮力抒寫歷史性新篇章,開啟湖北發展新征程。
春風又綠江南岸,無邊光景一時新。
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近在眼前。荊楚大地上,潮平岸闊,奮進風來。
乘東風,加滿油,鼓足勁。
從生機盎然的春天再出發,我們風雨無阻、披荊斬棘!我們務實重行,不勝不休!
今日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牢記總書記囑托、奮力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進程述評》,敬請關注。
奔涌長江,潮平岸闊。
武漢新港陽邏港。
江面上,百舸爭流;碼頭上,巨型橋吊緊張有序吊裝著集裝箱,百萬標箱的吞吐量,令其穩居長江中上游第一港。
港口腹地,一座國家級商業航天基地已現雛形,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將從這里整裝出發,一個國家級“頂天工程”正在崛起。
時光回溯,情懷如初。
2013年7月21日,大雨如注。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巴車上緩步走下,站在武漢新港的現代化碼頭上,凝望長江、眺望荊楚……
在武漢,他深情寄語湖北:努力把湖北建設成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著力在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上取得新突破,著力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不斷取得新成果,著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著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成效。
步履深深,囑托殷殷。
5年了,湖北,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五位一體”“四個著力”
這是立意深遠、燭照前路的思想明燈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5年前,中國面臨著“成長的煩惱”,處于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
彼時,湖北正進入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亟待“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面對新矛盾、新問題,人們期盼著思想的明燈,指引前行的方向。
從武漢新港到中國光谷、從武漢重型機床廠到武漢市民之家、從鄂州東港社區到峒山村,習近平總書記一路播撒思想火光,燭照前路。“我們國家要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才能做強。經濟不能光看體量,大而不強,就要落后挨打。”“我們這么大的國家,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關鍵技術要靠自己。”“我們國家要強大,要靠實體經濟,不能泡沫化。自力更生任何時候都不能少,我們自己的飯碗主要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科技興農,糧食安全要靠自己。”“著力在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上取得新突破,著力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不斷取得新成果,著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著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成效。”
點湖北的題,破全國的局。總書記目光如炬。
我們告別了缺衣少食的短缺經濟,卻又面臨著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困擾;
“中國制造”行銷世界,“中國創造”卻剛剛破繭而出;
中國,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步入多元復合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加劇的挑戰。
中國,如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
歷史,需要睿智的領航者給出方向。
2012年11月8日,北京。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宏大藍圖向世人展開——
“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這是立足于全球格局之變、立足于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斷。
“五位一體”,有機整體。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堅持“五位一體”全面推進、協調發展,才能形成經濟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公平、生態良好的發展格局。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提出,意味著中國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從局部現代化邁向全面現代化,從不大協調的現代化邁向全面協調的現代化。
這是新時代中國奮進的路線圖,這是新時代民族前行的任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