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通訊員 孟立
編者按
每年春運,便是緊張時刻。旅客人山人海,堪稱一次人口大遷徙。買票難,乘車難,交通等部門全力以赴。
時代前進的腳步中,春運也在悄然變化:回家,不再那么難了;服務,更加溫馨了。本報今起刊登系列報道,觀察、記錄這些悄然而至的變化。
2月26日,春運第26天。
經歷節前的出行高峰和節后返城高峰,人們發現,春運中的“難”正在日益消減:鐵路部門不再“難”得焦頭爛額,面對春運漸漸有了些許“輕松”的感覺;而絕大多數出行的人們發現,“一票”不再“難求”,難題變成如何“更舒適地回家、更便捷地出行”。
權威人士預計,今年春運將發送旅客29.8億人次,與2017年發送旅客量持平。梳理2014年至2018年的春運數據發現,這是5年來發送旅客量首次出現持平。而此間,鐵水公空的運力增速均持續大幅超越發送旅客增速,且仍呈增長之勢。
專家稱,種種跡象表明,我國春運供需矛盾演進迎來歷史性轉折——運力與需求矛盾由不斷加劇變為開始消減;旅客出行需求正由“一票難求”轉為選擇哪種出行方式更舒適、性價比更高。
春節,不管是回家還是出行,不再難了。
運力增速遠超需求增速,返鄉之路不再艱辛
1954年,春運一詞首次出現在官方通告中,從這一年開始,今年春運進入第64個年頭。
此后,每年春運都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周期性的大遷徙。今年,總量首次與上年持平。
在依然火爆的出行需求中,除去出行高峰那幾天或者局部方向與線路,甚至可以買到第二天的火車票。這背后發生了什么?
運力增速,遠超出行人數增速——
從全國來看,“四縱四橫”高鐵網已成為現實。2017年,我國投運高鐵新線3038公里。隨著蘭渝、西成等一批鐵路新線相繼開通,春運運力緊張的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從湖北來看,近幾年,武漢先后開通了至貴陽、九江、南昌等多條高鐵(動車)及武咸、漢孝、武黃等城鐵,從武漢出發,1至3小時可抵達省內絕大部分市州,2至7小時可抵達全國25個省級行政區城市。
從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管內運力來看,共有473對固定開行的客車始發或通過,其中高鐵和動車組286.5對。
運能更大了——2017年全局日常發送40萬人次左右,較2012年提升近一倍。今年春運,截至目前最高日發送94.1萬人次,比2013年春運最高日發送人數多了近30萬人次。
速度更快了——更快的速度,意味著更大的運能。2013年春運,高鐵(動車)運輸客流不到45%,而今年春運提升到70%。
中轉減少了——直達車更多了?!耙郧皬乃拇ǖ綇V東務工,必須要到武漢中轉。從成都到武漢普通列車要跑26個小時,2014年有了動車以后也需要8小時?!遍L期跑川渝方向列車的武鐵列車長彭利軍說,這條熱門線路每趟車都是滿滿當當。現在,隨著1月25日渝貴鐵路通車,成都、重慶人最快7個多小時就能一口氣坐到廣州,客流高峰期每天至少有1萬多名旅客從川渝直接赴粵?!按ㄜ姟焙魢[而過,多年前武昌站人山人海的畫面早已成過眼煙云,春運間疊加的壓力不經意間基本消解。
相較于鐵路運能的跳躍式提升,乘火車出行的旅客人數增速明顯小得多。從2014年到2018年春運,武漢局發送旅客量增速總體下降,分別為13%、8%、7%、9%和4.1%。
“春運看鐵路”。實際上,從旅客運量看,公路約占80%,是絕對的“大頭”,尤其是轎車普遍進入家庭,中短途走公路回家更方便自由。
“自駕游需要四通八達的公路網。2013年,我省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為122.06公里,2017年達到150.6公里。”省交通運輸廳相關人士介紹,截至2017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251公里;實現了100%的縣市通國道,100%的鄉鎮通國省道。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我省春運道路客運發送旅客數量已第二年出現下降。截至2月23日,今年春運全省道路客運發送旅客約4378.49萬人次,同比下降5.5%。
運輸結構變化大,條條大路通我家
供需矛盾消失了嗎?“現階段,供需矛盾從‘一票難求’轉為‘走得安全、走得舒心’。”
武鐵的列車長劉嘉寧正在列車上度過他的第30個春運。上世紀90年代,春運期間臨客上的擁擠情形,他至今印象深刻?!耙粋€小小的廁所,擠進8個人;車廂行李架上坐著人;列車員巡車,要從座椅靠背上踩過去;不少人擠不上車,在車下急得眼淚直流……”劉嘉寧回憶。
這樣的場景恍若隔世?,F在,他所擔值的武漢至西寧列車上,人們的臉上少了份焦慮,多了份輕松。旅客大多一個拉桿箱或者一個背包,要么玩游戲、要么聽歌,一個比一個自在,一個比一個時尚。劉嘉寧常說,30年來,他經歷過綠皮車、空調車、動車、高鐵,親眼見證了旅客從滿足“走得了”,到還要“走得舒心”的心路歷程。
鐵路上不再只有“瓜子、啤酒、撲克牌”,服務升級了——
12306網絡訂票系統“大升級”,網購火車票比例提升至75%左右?!斑^去,要搶到回家的車票,要帶個小板凳在火車站通宵排隊;現在,動動手指就能買到票。那種等待的焦慮感,極大消除了。”在武漢讀大學,現在深圳上班的陳珺感嘆。
復興號上可享受WIFI上網的“高速”,網上買票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座位,攢積分還可以兌換車票。
春節回家、旅游不再只盯著長途客車和火車,路線選擇變多了——
央視財經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春運,全國人民出行方式中,超過50%的人選擇火車,自駕和飛機緊隨其后,比例分別為17%和18%。旅客在選擇回家路時,考慮更多的是哪條線路更舒適、快捷。
省交通運輸廳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全省道路客運投入運力25.78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8%;而同期通過高速公路的7座以下小客車卻高達890萬輛,同比增長9.85%。“短途需求在增加,更多人選擇自駕出行?!苯煌ㄈ耸糠治觥?/p>
該人士認為,航空平民化、高鐵一體化、私家車普及化,春運運輸結構已經發生重大變化。
客流變化,緩解了春運的緊張局面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春運客流變化與我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20世紀90年代至今,民工外出成為全國現象,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春運客流量也呈井噴態勢。以最近10年為例,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27.02萬億元,當年春運客流為1.56億人次;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82萬億元,當年春運客流則達到29.8億人次。“這種同向變化的趨勢,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笔∩缈圃航洕芯繂T姚莉認為。
隨著內地經濟發展,許多人不再外出,而是在家門口就業,這在激活當地經濟的同時,也改變了春運的客流結構。省人社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湖北目前有1100萬農民工,省內就業達550萬人,農民工務工省內外比例從過去的二八開到后來的四六開,近年達到五五開。
然而,春運呈現的這種歷史轉折,只是緊張局面從一路加劇到逐步緩解,但局部時段的局部線路,仍然一票難求。
以武漢至廣州、深圳這一熱門線路為例,節后一直呈火爆態勢。“開多少趟車,就有多少人坐?!蔽錆h局公司客運處人士說?!耙环矫妫^續加大鐵路、高速公路等建設力度,努力解決運輸供給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另一方面,可考慮適當延長春節假期,更有利于錯峰出行?!币蚪ㄗh。省社科院農經所研究員曾建民則建議,提倡合法拼車,共享運力資源;多創造本地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