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彤 通訊員 何長青
正月剛至,小龍蝦還未出洞,本是養殖戶一年到頭最清閑時光。但初一清早,沙洋縣軍飛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劉軍趕在與家人外出拜年前,又回到公司位于后港鎮貫頭村的溫棚養殖基地看了一眼。
“這些小龍蝦想搶在開春后盡快上市,這幾天就得好好‘伺候’著。工人們都放假回家過年去了,只有一個值班人員。我這個做老板的不加班怎么行?”檢查完溫棚里的氣溫、水溫、濕度、含氧量,確定養殖池里的小龍蝦們悠哉樂哉,劉軍終于放心地鎖上基地大門,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攀談起來。
38歲的劉軍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水產養殖戶,已有20年養殖經驗。2013年,他投資500余萬元,成立公司,在貫頭村流轉土地60畝,建成黃鱔溫棚養殖基地,當年盈利150萬元。
2015年,他與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合作,開展黃鱔人工繁育及溫棚網箱養鱔標準化技術試驗研究,并成功申報國家專利,基地規模也擴大至200畝。2016年,眼見小龍蝦市場越來越紅火,不少養殖戶開始謀劃反季節養殖,爭取提早上市。他也開始動起腦筋,“我這有溫棚,既然能用溫棚養殖黃鱔,何不試試溫棚養殖小龍蝦?要是成功了,4月前出蝦,可不得了。”
劉軍說,他的溫棚養殖基地與一般的水產養殖基地不同,“水產養殖最關鍵的就是氣溫和水質。我們基地采用的是生態環保循環流水養殖,水是流動的,沒有污染,溫棚里各項環境指標都可調節控制,能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生長環境,不受外界干擾,養出來的小龍蝦品質更好。”
當年10月,他投資90萬元購進3萬余斤商品小龍蝦寄養在溫棚里。2017年3月,小龍蝦開始自然出洞入水。他打探市場發現,每斤售價80元以上,是平時價格的三倍,于是果斷起撈1萬余斤,輕松賣了100萬元。
劉軍說,“溫棚蝦”的純利潤并不高,主要是賣人氣,提前搶占市場,拿到銷售訂單。經過補苗、選育,基地現存小龍蝦3萬余斤,他期待春節后迎來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