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被拆前的佳源花都小區休閑廣場 圖片由居民提供
楚天都市報訊 記者余淵
8年前,因讓位于城市道路建設,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佳源花都小區休閑廣場被拆除。然而,小區開發商在拿到政府還建的土地和拆除補償款后,卻遲遲未還建。苦等8年后,小區居民們終于盼來了廣場還建的消息。然而,大家卻驚訝發現,原本屬于他們的休閑廣場,如今卻將建在相鄰的樓盤內。對此,開發商給出了不一樣的解釋。
小區休閑廣場讓位道路建設被拆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佳源花都1、2期于2005年竣工,建成之時小區正門前,有一個美麗漂亮的休閑廣場。
2009年,為了配合高新二路的建設需要,該廣場被拆除。當時,高新二路工程建設指揮部曾下發公告,公告顯示高新二路規劃寬度為40米,根據規劃需要,道路必須橫穿佳源花都小區正北門廣場,因此廣場必須全部拆除。
當時的公告中,還明確指出了相應的補償辦法,將由佳源花都小區開發商武漢順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另一地塊還建一個規模相同的休閑廣場。
據了解,政府與該開發商當年簽訂了相關土地置換協議,劃撥了一塊面積為4100平方米,位于小區出口東側臨近高新二路的土地,用于還建小區廣場。除此之外,廣場拆除之時,開發商還得到了一筆300萬元的補償款。
業主盼了8年廣場仍未動工還建
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佳源花都1、2期,說起小區休閑廣場的事,業主們群情激奮。業主劉先生說,當初他購買該小區的房子,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了這個可供居民休閑娛樂的廣場。實際上,當時政府要拆除廣場修路,業主們也都是支持的,畢竟路修通了,大家出行也更加便利。但讓業主氣憤的是,開發商拿了土地和拆遷款,8年過去了卻一直未動工進行還建。
直到去年下半年,有小區業主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網站上,看到了“光谷和昌城住宅項目B地塊項目(建筑)方案批前公示”。
公示里面提到的該項目B地塊,總面積為16000多平方米,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原本用于佳源花都1、2期廣場還建的4100平方米用地,也包含其中。業主紛紛對此提出質疑,不少業主還通過各種途徑向相關部門投訴。
在接到業主的投訴后,今年1月9日,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就此事進行了回復:經核實,當時為擴建高新二路,政府確實占用了順民房地產公司部分土地,但該區土儲中心已于2009年7月和開發商簽訂了土地置換協議,且協議中約定,將廣場地上建筑物進行實物還建。
2009年12月,在與該開發商協商一致后,經上級報批,政府又劃撥給開發商一筆300萬元的拆除補償費,并約定廣場還建工作,由該開發商在置換地塊上自行建設。同時,回復內容中還稱,開發商已經制定了相關還建規劃,并出具了一張書面承諾書。
開發商稱廣場由兩個小區共用
昨日,記者看到,開發商武漢順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承諾書中指出,被拆除的休閑廣場將還建在和昌城住宅項目B地塊,廣場交付時小區1、2期與建成的和昌城住宅項目沒有圍墻,雙方居民可以互通共用。
該承諾書發出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小區業主認為,按照承諾書的說法,還建的廣場如今將建在別人的小區內,建成之后他們也只能與其他樓盤小區的業主共用廣場,這遭到部分業主的強烈反對。業主們認為,此前廣場本屬于1、2期業主所有,如今要與其他小區共用,損害了廣大業主的權益。
對此,武漢順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當初政府確實劃撥了還建廣場的土地,他們也收到了300萬元的拆遷款。但之所以遲遲未動工還建,是因為該土地的置換手續直到去年才完成,此前并不具備動工的條件。
對于業主們反映的還建后廣場的權屬問題,該負責人稱,早在佳源花都1、2期建成之前,公司就對整個樓盤項目進行了全局規劃,原本項目共有5期的建設計劃。計劃中,他們為整個樓盤項目設計了5個休閑廣場,這些廣場應為全體業主共有。雖然當年被拆除的休閑廣場緊鄰佳源花都1、2期,但并不代表該廣場就獨屬于這些業主。
該負責人稱,由于種種原因,如今他們拿出了本該由他們自己開發的5期項目地塊,與和昌地產集團進行合作,并由和昌出資在該地塊上開發建設如今的和昌城住宅項目。后期,等到項目建成后,兩個小區的居民將共用還建的廣場。
順民社區相關工作人員稱,此前他們也接到了居民的投訴,在與開發商溝通后,對方同意拿出300萬元資金,用于小區1、2期基礎設施改造,也算是對居民們進行補償。昨日,開發商相關負責人也證實了這一消息,稱將對1、2期道路進行刷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