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王理略、通訊員方芳、高原)1月17日,省環保廳召開2017年全省環境執法監管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會上通報,2017年,全省各級環保部門共實施行政處罰案件3484件,罰款金額約2.5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1%和13.38%。
2017年,我省環境執法行政處罰案件數較去年同期小幅上揚,但行政處罰金額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3.38%。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全省環保行政處罰金額超過了前四年的總和,但2017年的增幅仍有13.38%,創出歷史新高。另外,全省各級環保部門適用《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和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數量共計910件,案件總數同比增長14.47%。其中按日連續處罰額增長14%,查封扣押案件增長48%,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移送案件增長42%。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全省各市、縣均實現了環保法配套辦法適用的全覆蓋。
去年,我省各級環境監察部門緊盯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事項,持續開展一系列專項執法行動。如對武漢江夏區、襄陽棗陽市和谷城縣、宜昌枝江市、荊門沙洋縣、咸寧咸安區和通山縣等7個典型縣(市、區)開展駐點執法活動,重點檢查點位191個,發現各類環境問題115個,并就相關情況集中約談了5個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為了保護飲用水源安全,我省開展了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專項執法行動。其中,全省3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共清查出19個水源地保護區內存在各類突出環境問題62個,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治任務。
去年8月,省環保廳開展了環境保護“雙護雙促”綜合執法行動。第一階段“雙護雙促”綜合執法行動中,共檢查點位4527個,向各地交辦問題2818個,目前整改完成率為66.1%。同時,促進省環委會“雙交辦”的160個問題,整改完成率為93.75%;省政府綜合督查通報的176個A類問題,整改完成率為94.89%;省級以上132個工業園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率為90.1%;127個縣級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改完成率為78.6%;全省各地均建立了問題臺賬,實施銷號管理。
此外,我省去年3月推行企業環境信用評價。截至去年底,有5家企業被掛黑牌,分別是中日龍(襄陽)機電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湖北美亞迪精密電路有限公司、湖北星際陶瓷有限公司、湖北雄陶陶瓷有限公司、湖北中孚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磷復肥分公司。被掛黑牌的企業,已通過湖北省信用聯合獎懲管理系統推送給相關部門,依照《關于對環境保護領域失信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有關人員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規定,對其實行聯合懲戒。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省各級環保部門積極主動加強與公安、檢察、法院等部門的銜接工作,嚴厲打擊環境污染違法犯罪行為,共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51件,涉案人員260余人,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47起,涉案150余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與2016年相比增長42%。
2017年,作為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之年,全省各級環境監察執法人員全面強化環境執法監管,倒逼問題整改。截至去年年底,我省2017年底前應完成的56個整改任務已按期完成49個,基本完成7個。環保部、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對我省督察整改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首例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造假被查
兩家涉案企業被罰1280萬元 相關責任人被移交司法機關
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訊(記者王理略、通訊員方芳)1月17日從2017年全省環境執法監管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獲悉,我省首例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造假案件被查,相關責任人已被移交司法機關并入刑。
2017年5月15日,省環境監察總隊會同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黃岡市環保局,通過省級污染源智能監控系統發現,黃岡市兩家重點排污單位湖北雄陶陶瓷有限公司和湖北星際陶瓷有限公司涉嫌煙氣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造假,并對其進行突擊檢查。檢查當日,省環保廳立即商請省公安廳提前介入該案調查。省公安廳經與黃岡市公安局溝通,確定由黃岡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支隊趕赴現場提前介入案件調查。省、市兩級環保、公安部門密切配合,連夜進行了調查取證,同時,浠水縣環保局連夜依法對兩家重點排污單位5套煙氣污染源自動監控儀器及站房進行了查封。
通過一系列調查,去年5月31日,浠水縣環保局對兩家公司廢氣超標排放違法行為分別下達《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責令其立即改正超標排污違法行為。同年7月11日,浠水縣環保局對兩家公司廢氣超標排放違法行為分別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處罰金額分別為20萬元。8月1日,浠水縣環保局對兩家公司廢氣超標排放且拒不改正分別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分別對其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26日期間廢氣排放超標違法行為實施按日連續處罰,處罰金額分別為520萬元;9月25日,浠水縣環保局對兩家公司在線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行為分別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處罰金額分別為100萬元。通過環保、公安、檢察等部門緊密配合,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充分聯動,該案件于2017年11月由浠水縣人民法院作出判決,湖北雄陶陶瓷有限公司安環部長和負責該公司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運維的單位武漢華特安泰科技有限公司運維人員獲罪入刑。這是我省首例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造假入刑案件,也是目前全國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造假入刑案件中判決人數最多、量刑最重的案件。
此外,浠水縣環保局依照《湖北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試行)》規定,將涉案的兩家重點排污單位和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運維單位評定為環境信用嚴重失信的黑標企業,并同步錄入湖北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信息管理系統,協調多部門依照《關于對環境保護領域失信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有關人員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規定,對其實行聯合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