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安徽戚先生質疑:“這么短的時間,游戲充值這么多錢,正常嗎?”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了解到,家長和游戲公司溝通半個多月,對方同意退款3900元,但需簽署承諾函。
男孩玩游戲
1天充值7269元
“我外甥今年9歲,老家在安徽六安市霍山縣。”戚先生介紹,“4月12日下午4點多,外甥拿他媽媽的手機,在微信小程序里玩小游戲,一個小時就充值4166元。”
戚先生提供了姐姐的手機扣款記錄,“有充值600多元的,也有扣30多元的。外甥是用微信支付的,不知道他是怎么搞到他媽媽的支付密碼。”
記者看到,賬單扣款記錄顯示,最低扣款是30元,最高是648元,甚至在一分鐘之內連續支付了3筆648元。
戚先生表示,外甥當天打游戲總共充值7269元,涉及到兩家游戲平臺,其中一家交涉后已退款,還有4166元涉及廣東天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游戲平臺要求簽承諾函
還不能完全返還
戚先生告訴記者:“我們和游戲平臺多次溝通,他們也同意退款,但要讓我們簽承諾函,而且簽字以后也不能完全返還,他們要扣幾百元,說家長也有責任。”
戚先生解釋:“我姐姐當時沒在家,她也沒看到兒子玩手機,大人在忙的時候,他就拿了手機去玩。”
事發已半個多月,戚先生說還在溝通協商中,“他們是過幾天回復一次,從最開始協商退2700元,每次就增加幾百元的返還,到5月3日協商到3900元,我們要求是全額退回來。他們公司強調說,家長也要負沒有監管到位的責任。”但戚先生認為游戲平臺首先要有監管職責。
游戲平臺:要求簽署承諾函是為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5月4日,記者聯系廣東天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天宸服務熱線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是游戲服務商,“游戲是別的公司開發的,在我們平臺上架,我們這邊提供游戲下載服務。”
工作人員查詢后表示,確實接到孩子親屬反映的涉及未成年人消費問題。“4月13日有過來訪,反映未成年人充值退款情況,我們這邊也在跟進處理中。”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已經通過e簽寶發送了鏈接,“要求簽署承諾函是為了保障孩子家長的基本權益,未成年人消費問題我們很重視,也是為了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
涉事消費賬號已完成成年人實名認證
對于戚先生反映實名認證登錄問題,工作人員回應稱:“如果這個登錄賬號是未成年人的,我們這邊肯定不讓消費。但這個消費賬號已完成成年人實名認證。”
工作人員證實此事正在積極協商處理中,“我們也是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有協助積極處理未成年人消費問題。”
工作人員表示:“我們非常重視,也在竭盡所能妥善處理問題,會如實記錄反饋給公司。我們高級客服代表會在24小時內主動聯系溝通。”
截至記者發稿,暫未收到該公司對此事處理進展的官方回復。
律師說法:家長可能會因自身監管疏漏導致無法全額退款
知名律師譚敏濤表示,根據法律規定,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因此,“其游戲充值行為無效,家長有權要求退款,但可能因家長存在一定過失責任而無法全額退還。”
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充值行為有效,其余部分無效,需根據具體情況判定退款金額。
譚敏濤解釋稱,若游戲平臺已依照規定配置防沉迷措施,因監護人未充分履行監護職責,導致充值行為發生,平臺會根據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等情況承擔一定責任,監護人承擔剩余責任。
譚敏濤建議,如果認為游戲平臺監管有漏洞,且游戲平臺不解決問題,可先與其協商,要求說明拒絕全額退款的理由,以及承諾函中相關條款的依據,“若協商不成,可以向消協、文化市場管理部門等相關機構投訴,也可以考慮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在未成年人游戲充值這件事上,家長或存在一定的監管責任。”譚敏濤提醒監護人,比如,直接把手機交給孩子玩,甚至連微信支付密碼都被孩子知曉,這無疑為孩子隨意充值提供了便利條件。在向游戲平臺爭取退款時,家長可能會因為自身的監管疏漏,導致無法全額退款。所以,家長在日常對孩子使用電子設備和知曉支付密碼等方面,應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