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7日,2018中國汽車論壇在北京舉行,作為本次論壇的特邀合作媒體,騰訊汽車對大會進行全程報道。
論壇現場,世界汽車組織(OICA)主席代表 Dr. Thomas Meurers慕容特博進行了主題演講。
慕容特博表示,預計2018年在全球范圍內有新一輪的增長,全球汽車市場會增長1%,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發展形勢。他認為,全球方面來看,市場的穩定投資和自由的貿易就像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硬幣兩面一樣,不論是北美、南美、歐洲、亞洲都是如此,想要進行中長期的本地生產,就要保證有足夠的出口機會,而且對于整個價值鏈也是如此的,每個高效的汽車經濟體都要有國際的供應商系統,所有的汽車生產商都是緊密相連的。
他表示,長期來看,想要做到真正高效的商業生產,就要使用全球價值鏈,“這對于員工和消費者都是有益的,消費者希望低價獲得高質量產品,可以幫助我們在國際勞動分工當中獲得更多的員工。”
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萬鋼主席,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榮幸能夠代表OICA來這里跟大家做演講,我們知道OICA從2013年開始就一直支持本次大會了。首先介紹一下OICA,OICA一共有19個成員,覆蓋了各個大洲,包括各個行業協會。我們同中國、俄羅斯、韓國、印度等國家和區域都有合作,他們國家的工業協會都是我們的成員。同時我們也會探討相應的技術法規,共同去準備全球汽車行業的產銷數據。我們也會去整合相應的國際汽車展。我們目前有很多國際汽車組織所授權的展會。當然了,最重要的一個職責就是負責去和全球的汽車產業共同溝通交流。
我們都知道,去年的經濟增長有所加速,雖然在很多國家還有一些政治的不確定性和經濟的風險,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整體2018年的經濟都有上仰的趨勢。我們可以看到,在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中都有顯著的增速。比如說美國、日本,之前雖然有過經濟的衰退,但現在整體的恢復速度非常好,歐洲也是一樣的,整體勞動力市場也是健康的增長趨勢。而且我們看到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央行在過去幾年中采取了積極放寬的政策支持了經濟增長。新興經濟體也是如此,中國經濟不斷增長,印度去年也有了經濟增長的勢頭,去年巴西雖然也遭受了經濟衰退,但是由于原材料上漲獲得了喘息機會。
我們看一下汽車市場,整個全球的汽車市場還是在不斷增長的,而且是連續8年都有增長的趨勢。在2017年,整體的增長是3%,汽車數量是9680萬。我們看到中國的產銷量為這個數據貢獻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我們統計了乘用車、商用車等等,全球的增速平均都在2%,在2018年,我們也預計在全球范圍內有新一輪的增長,但是可能會有一定的波動性。我們預計全球汽車市場會增長1%.如果我們看一下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發展形勢,比如說北美,在過去的7年中,增速比較快,在2016年也是到了一定的波動。南美也在不斷地復蘇,但是整個市場的體量仍然處于比較低的值。在歐洲也看到比較好的趨勢,汽車生產和銷售都達到了最高值。亞洲也在不斷增長,去年的增速一直在維持。在非洲的汽車生產連續8年不斷增長,但是它的起始點還是比較低的。
實際上汽車世界組織越來越關注貿易的問題,首先可以看到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越來越多的汽車生產商還是愿意加入到我們協會,因為對于經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經濟增長、就業和繁榮和汽車產業是息息相關的,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靠自己的生產就可以滿足國民的需求,當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汽車生產,當然不僅僅想供給國內生產,還希望增加出口。因此自由的市場準入以及消除貿易壁壘,對于全球的汽車生產就業繁榮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非常開心看到中國現在今年的生產銷量也都有了翻番。通過我們的經驗可以看出,在世界里邊所有的市場穩定的直接投資和自由的貿易就像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硬幣兩面一樣,不論是北美、南美、歐洲、亞洲都是如此,我們想要進行中長期的本地生產,就要保證有足夠的出口機會,而且對于整個價值鏈也是如此的,每個高效的汽車經濟體都要有國際的供應商系統,所有的汽車生產商都是緊密相連的。基本上現在汽車75%的增加值都是來自于供應商,因此我們一定要竭盡所能來消除貿易壁壘。我們希望各個國家可以開放自己的邊界。
長期來看,想要做到真正高效的商業生產,就要使用全球價值鏈。這對于員工和消費者都是有益的,消費者希望低價獲得高質量產品,可以幫助我們在國際勞動分工當中獲得更多的員工。因此我們希望更好地支持國際貿易和市場準入。我們對自由貿易的倡議也在WTO得到展示,在去年列出了2200個違反自由貿易的案例。我們也在全球范圍內協調各種技術規則,我們這樣做是有原因的,我們對于全球汽車產業,每個國家有自己獨立的技術要求似乎是不太合適的,這樣會使得產品價格更高,而且對消費者也是不利的。當不同的規則如果得到同樣的重視,他們就可以相互認可,就像我們的自由貿易協定一樣。
我們的汽車產業是在不斷變化的,電動出行以及數字化正在改變我們的產業,我們都要適應這一趨勢,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新的需求和更高的投資,也需要在產業政策和環境政策之間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毫無疑問,世界汽車組織非常重視全球的氣候保護,我們努力在新的汽車當中減少碳的排放,他們對研發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對于汽車行業是一個全球話題,在歐洲、亞洲、美洲都是如此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在不同區域是不同的,歐盟是95,中國是117克,美國是119。全球政治家應該相互協調,共同合作。
說到二氧化碳的監管,歐洲應該看到世界其他地方的發展,相反,歐洲并沒有這樣做。歐盟委員會也提出了2030年減排目標,將減少30%的碳排放,將成為全球最低的。我們在2025年有一個中期目標,就是減少15%的碳排放。這些都是對于汽車行業非常嚴峻的挑戰。從現在來看,我們很難相信二氧化碳的減排目標能實現,因為這取決于消費者是否使用其他的動力系統,以及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多快。我們非常擔心的注意到,歐盟并沒有和其他國家討論未來十年的監管要求,人們對個人安全也有類似的需求,不僅是在路上的交通,而且希望維持自然生命支持系統。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全球協調的戰略,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放畢竟是一個全球話題,所以不應當有任何國家邊界的區分。
所以說歐洲自己也不能將自己獨立于其他地區,美國和亞洲也是希望歐盟可以和他們一起合作。總的來說,一方面歐盟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會相當于其他競爭者而言更加嚴重。另一方面,歐洲對于我們全球共同挑戰的單邊要求,實際上也帶來了一些本來可以避免的額外的成本。而這些成本會被我們的普通人和消費者承擔。
女士們,先生們,世界汽車組織希望可以為我們的消費者提供道路上更好的安全性,我們可以看到汽車的聯網性包括自動駕駛,其實道路上90%的事故都是人為造成的,很少是汽車自身故障造成的。數字化可以支持我們來預警一些司機的危害行為,這成為主要的趨勢,也成為創新的主要動因。對于公司而言,需要對員工進行資質審查,需要更多IT方面的人才。這些新的技術不可能是在一夜之間就覆蓋全世界的,在一些比較成熟的市場,尤其是大都市地區,數字化進程會比其他地方更快。全世界的立法人都需要開始創造出一個監管的基礎,來在全世界使用這些新的技術。所以說,這樣新技術的使用也應當同經濟的發展,以及基建的建設相適應,這些技術也需要慢慢地在全球使用,所以說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需要讓整個人類獲益,我們需要為全世界的數字化做好準備,也需要更好的道路安全性。
我總結一下,首先對于汽車工業的春天帶來好的消息,全球汽車產業在不斷增長,乘用車以及商用車的產量也在不斷增長。但是在很多國家有政治上的不確定性,全球汽車產業也面臨巨大的技術挑戰,比如貿易保護,電動出行和數字化,我們需要在經濟保護和就業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在有一些國家,汽車產業需要面對大量的貿易限制問題,我們要減少貿易保護主義,這會使得個人出行更加昂貴。我們認為全世界都會有更多的競爭,新的生產商將會加入到汽車生產鏈上,而且我們對于未來出行的需求不斷地在變化,這種需求和過去是完全不同的。但是我們也確定,汽車產業可以應對好這些挑戰,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創新,我們也有很好的員工,當然政策制定者也需要采取行動。所以環境目標和經濟增長目標都非常重要,我們在汽車工業協會的各個政治家們需要了解經濟增長和員工就業是我們的重中之重。謝謝各位。